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岁末年初地价再升温 多角度破解"以地生财"困局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1月10日 09:24:30 星期一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岁末年初,随着地价再次升温,媒体对“土地财政”的报道与反思力度前所未有,如《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不可持续》、《总理管房价要从“土地财政”开刀》等等。2010年全国土地供应量约为过去两年的总和。

  据最新消息,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70%。2010年北京、上海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破千亿元。近几年各地土地出让金猛增,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1.5万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6%左右,有些县市土地出让金占当地财政收入已超50%,有些甚至占80%以上。

  当然除土地出让收入外,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营业税也在地方税收中占大头,同时还有各种行政管理费,或者土地抵押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这几年不断扩张已是不争的事实。可见,土地还真是生财之道。以地生财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几年前各地开发区热就出现了各种圈地热潮。

  对于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由于利益出发点不一样,此前人们还颇有争议,但随着地价房价飚升,对之持否定态度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地方政府却乐此不疲。低价征地、高价买地,这样简单暴利的事情谁都会去干,何况极需要财政支出的地方政府呢?

  笔者认为,这种简单暴利的征地、出让或拍卖的土地供应模式不改变,即使在土地上对地方政府问责,最终结果也不过是换个官员而已,土地问责只是在土地供应渠道上加强监管,而土地供应的模式并没有改变,所以地价升温在所难免,何况地方政府还要以地生财呢。而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正是土地升温的最根本的驱动力。

  改变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现状,还须多管齐下,从供地模式、重振地方财政收入、不断改革分税制等各方面入手。

  对于改变供地模式,笔者认为,首先对土地的归属权应该非常明确,笔者在采访中就发现,农村集体用地的归属权非常模糊,农村集体用地归属于集体经济组织,但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没有任何法律效应,这也导致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村委会或乡集体经济组织如乡政府处理集体用地时的随意性,这也必然导致土地问题的腐败以及对农民利益的忽视。笔者呼吁应尽快展开对集体土地的征用等立法工作,明确农民对集体土地的归属权。笔者认为,可否把农民对集体土地明确的归属权等同理解为员工在公司中的集体股权,因为只有明确的土地归属权才能增强农民对土地的议价谈判能力,从而逐步缩小政府的征地范围,政府逐步淡出土地市场。

  土地财政热还有一个根源在于地方财政收入不振,重振地方财政收入,笔者认为,可以开辟一些新的地方税种如遗产税,遗产税归在地方税种,利于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有百利而无一害。对于不动产税如房地产税,笔者认为在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仅有地方人大监管还不够,必须开通公众对财政预算支出的监管通道,只有有了有力的监管,征收房地产税的意义才可以凸显。

  对于分税制的改革涉及到集权与分权,加大地方财政分权的力度也成了近几年媒体与专家呼吁的事情,笔者认为可否把土地出让金转为土地出让税,归于国家地区分享,而在地方优势产业或新型产业上的税收,放权给地方,这也许对抑制土地财政、发展实业是一种较好的税收导向。

作者:何翠云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