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核心区不惧调控风 低总价小户型逆市热销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4月23日 10:42:36 星期五  来源:京华时报

  近期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组合拳,给沸腾的楼市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网统计,今年一季度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同比增长28.2%,其中,北区量价齐升之势明显。一手房市场,首季表现最活跃的同样是北部,龙湖·唐宁ONE、红玺台、绿城·北京诚园等,颇受高端买家青睐。据悉,17日后,尽管北京新房整体成交下滑19%,但龙湖·唐宁ONE等高档公寓,仍然保持着平稳的销售速度。其中,低总价小户型公寓更是赢得市场青睐。

  首季楼市北部最热

  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市二手住宅成交20556套,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其中,3月成交13268套,比上年同期增长40%,与上年后两个月月度成交量相当。就价格而言,仍在高位徘徊。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数据显示,3月北京中高档二手商品房价格持续高涨,达18210元/平方米,环比2月份上涨1.5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以北部高档公寓最为明显。据了解,远洋万和城在售的最小户型为215平方米的三居,如果不考虑层高以及其他因素,最低总价达967.5万元。

  与二手房的量价齐升相比,一季度北部一手高档公寓市场更为活跃,如龙湖·唐宁ONE、红玺台、绿城·北京诚园、盘古大观等高档公寓持续热销。据记者了解,位于中关村的龙湖·唐宁ONE,3月1日推出其6号楼,共38套房源,开盘当日售罄。与此同时,北部中高端市场亦热度不减。融华世家、紫薇天悦、中铁·翰庭、红杉国际公寓等项目,均在一季度有不俗表现。

  分析人士认为,北部楼市之所以在一季度表现抢眼,主要缘于北部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从区域布局中可以发现,北京的北部地区聚集了文化古迹、名牌高校、部队大院等众多无法随意搬迁的单位,而且加之有金融街、中关村、上地高科技产业园区等众多高端产业园区,这些都使得西部的产业结构趋于稳定,与此相关的西部二手房市场也相对成熟,此外中关村二小、人大附中等重点中小学周边的学区房奇货可居,使得北部成为了北京二手房房价整体最高的区域。

  低总价小户型受宠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北部大户型产品扎堆,但中小户型却非常缺位,以小户型为主的紫薇天悦开盘不久售罄,便是最好的印证。而在中关村板块,由于IT白领、求学人士的聚集,市场更加渴求小户型产品出现。

  据了解,北四环沿线的在售项目多以大户型为主,在单价四五万很寻常的现在,一套房子总价动辄上千万元。上个月刚开盘的绿城·北京诚园,均价42000元/平方米,目前在售户型面积270—335平方米的四居,售价在1100万-1400万元/套。远洋万和城正在销售的A4号楼,户型面积为285平方米四居,总价1000万-1600万元/套。

  大户型的云集,更凸显小户型的不易得。去年年底,中铁·翰庭推出的小户型产品迅速被市场消化,今年再想在中关村寻觅类似产品更加难得。因此,唐宁ONE刚刚推出2号酒店式公寓楼伊顿公馆就成为区域小户型置业首选。

  据了解,伊顿公馆由50-6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寓组成。“目前客户关注度很高,咨询量很高,刚放出风声就已销售一层。”龙湖·唐宁ONE销售经理宁可分析,“主要缘于供应稀缺,近年一直未有新房出现。再者,从价位来看,在中关村这样的学府区,很难以200万一套的价格买到如此高品质的房子。”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中关村多家二手房门店,亦印证了如上观点。据我爱我家在中关村门店工作的吕先生介绍,目前中关村板块的二手房售价已达5万元左右/平方米。按此计算,如果买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户型房屋,总价则达250万元。

  核心区前景可期

  业内看来,调控背景下,在去年以来房价上涨最猛的区域,如通州、大兴等板块,可能受影响较大,而核心区,由于土地供应的稀缺,市场将不会出现大幅震荡。特别是北部中关村板块,供应稀缺,加之学府区的氛围,市场将会趋向平稳。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到4月推出的9块居住用地,8块全部位于顺义、房山以及平谷等远郊区域,四环及四环以内的土地供应量为零。而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0年3月15日,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以及海淀六大城区的住宅存量仅34436套。土地供应量的萎缩以及住宅库存量的减少,令核心区住宅的稀缺价值再度凸显。

  以中关村为例,可开发土地较少,核心区不再审批新的住宅项目。因此,金融危机后,全市二手房价下跌近13%,中关村二手房市场表现出较强抗跌性,价格反而上涨2%。

作者:鲁欢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