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健康 | 女性 | 两性 | 动漫 | 结婚 | 新闻 | 论坛

保障房力度左右明年楼市 "内忧外患"下难以乐观
house.hangzhou.com.cn 2008年12月16日 09:01:36 星期二  来源:京华时报

各界人士无论观点如何,都认为11月楼市放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保障房的上市销售,各方对保障房的关注程度都在增加,均认为对市场未来趋势的判断与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力度密不可分。

市场人士表示,11月的楼市放量很大程度上宣告了保障房的影响力,保障房销售多则成交多,保障房销售少则成交少,这意味着保障房将成为房地产市场上的重要力量,称之为主流也不为过。

如果相关部门的保障房投资计划能得到切实执行,那么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几年,近千万户家庭的住宅问题将通过保障房来解决,相当部分的购房人将被保障房分流,商品房自然会受到冷遇。

如果保障房政策执行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套数,那其对商品房市场的影响程度就又不同了。所以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受制于保障房政策的落实情况。

“内忧外患”下难以乐观

中国房地产职业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内忧外患”。“内忧”是指房地产市场正面临自发性的调整,正在对前两年楼市的疯狂表现进行矫正;“外患”是指金融风暴引发了整体性的购买意愿下降。两种压力一起出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国内房地产市场要想摆脱困境,需要整体环境的配合,而不是仅靠单一行业就能解决,“我对明年楼市并不乐观”。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董事覃晓梅也表示,目前买方市场的局面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扭转,市场观望氛围还将持续。预计明年北京市高档住宅的平均成交价格将进一步回落,但整体平均价格仍将高于2007年的水平。

房价已无太大下调空间

也有市场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历了一年的调整后,北京、上海、珠三角地区的房价已经没有太大的下调空间。尽管还难以明确楼市的走强时间,但刚性的购买力是确实存在的。11月各地楼市集体放量,就已经体现了刚性需求的力量。经过长达一年的等待和忍耐,很多刚性需求已经无法拖延,这部分购买力等待的就是一个入市契机而已。

市场调整还没有到位

万科及SOHO中国相关负责人不肯对明年楼市的调整幅度、预计成交量水平给出具体预测,但结合两家公司负责人的近期表态可以看出,地产大腕对明年的楼市并不乐观。

12月8日,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其博客上称,楼市是否健康,一要看房价涨幅与家庭收入是否匹配,二要看楼市库存,“过去两年来,房地产价格是泡沫高涨,所以,现在的市场调整是应该的,我觉得调整还没有到位”。

针对11月的楼市放量,潘石屹近日表示,“不要误以为红叶是春天来临的象征,那是进入冬天的标志”,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和经济的判断,万不可过分乐观。

>>购房者声音

再跌50%才能买得起

“我认为房价肯定要降!因为大多数老百姓还是买不起。”做媒体的翟先生算了一笔账:自己收入每月7000元,妻子明年如顺利实现就业,家庭月收入大概有1万元。现在每个月开支主要包括房租(2000元)+小孩花费(2000元)等,一个月下来只剩3000多元。“国家统计局最近的数字说超过60%的人月收入不足3000元。而即使按照我的收入,也买不起房。我觉得北京房价要跌50%以上才买得起,四五环之间的房子跌到6000元左右,五环外要跌到四五千元。”

该出手时就出手

“利息和契税都降了,国家的宏观政策支持房市回暖,是该出手的时候了。”杨先生在一家外企工作,3年前在东四环外一次性付款买了一套一居室住房。最近一个月来,他一直忙着在自己家附近物色两居以上的二手房。“我问了几处小区的房价,价格比去年高峰时便宜很多了。”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小区房价最高曾卖到1.6万元/平方米以上,现在,他问的一个两居二手房只有1.1万元/平方米了。杨先生说,当初因为钱不够全付两居室,所以他全付买了一居室,现在房价跌下来了,他已做好了买房的准备。

作者:肖宾 祝剑禾 编辑:张梦婕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