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城镇化下的盛宴 三四线城市楼市扫描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2月17日 09:02:43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上虞:革新的城市以及狂热的领导

    春节期间回上虞老家,中学同学盛情邀请我去他新居小聚。同学的新居坐落于百官街道的南面,这里是上虞市政府开发的一片热土,南二环的道路已修到他家不远处,其一侧已紧靠梁湖镇。而在记者的印象中,梁湖镇应该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有点类似下沙与杭州主城区的关系。

    这幢三层排屋是同学2009年买的,不到220平方米的面积,当时的售价为140万。现在看来,这个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同学说,现在二手房市场上,类似的房子标价已达300万。同学装修这套排屋时,极尽所能,整个工程下来,总花费在100万元左右,就连窗框四周,都用古典的大理石包裹。同学的心态很好,他是用倒推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装修支出的,“我是以现在的价格来想问题的,就算装修花费100万,比起现在去买房子,还是赚的。”

    与城南大开发相对应的,是市政府打造的又一片更为火热的土地——城北新区。与城南的破冰开发不同,这几年来,政府对城北的高投入一直在持续,有人直言政府再造了一个新城区。从地图上看,城北之于上虞,其演进轨迹及功能定位,犹如外滩之于上海,钱江新城之于杭州。政府将此区域设定为城市CBD,以万和城、大通商城、时代百货为核心的商业区,以及以市委、市政府为核心的行政区,都坐落于这一区域内。而经过从2008年以来积极的运营与强化,这一区域已成功演变为上虞最为宜居的区域。包括大润发、外婆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在内的商业形态,都一一呈现。而正是在成功地打造了这张城市新名片后,上虞才有底气喊出“浙东新商都”的城市口号,企图以一种现代、时尚、区域商贸中心的定位,吸引周边地区人士的观光、购物。

    城市功能区域的重新调整,使得城北新区一扩再扩,目前在城市的北面,已建构起北四环。而在整个高速公路包围区域内,已没有太多的土地可以开发。

    高端的定位以及地域的稀缺,使得城北房价这几年来一直领涨上虞房价。“现在整个主城区内,基本上没有一万元以下的新盘了,而在城北新区内,普遍的价格都在12000元以上。”了解上虞房产的人士告诉记者。而就在春节期间,记者特地赶赴目前上虞最为顶级的公寓——滨江一号一睹芳容。这个精装修的楼盘,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已进入到景观绿化阶段。高耸的建筑群,沿着上虞母亲河曹娥江一字排开,两公里直径范围内,上虞最好的幼儿园鹤琴幼儿园,最好的小学实验小学,一应俱全。当然,这里的房价也高得令人咂舌,均价在16000元左右。

    然而就是这样的价格,要买到这里的房子并不容易,记者另一位同学的亲戚,还是托了关系,才最终买到这里的房子。这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端倪出这个城市的富裕。尽管这个城市私营、个企经济,比起邻近的余姚、慈溪等地,差上很多,但大小18家海内外上市企业以及一些高利润的如小型化工企业,还是在这个城市催生出足够的富裕阶层,他们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教师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建筑业发达的上虞,为上海等地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建筑人才,而这些人才也早已告别卖苦力的年代,纷纷晋升为建筑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虽然这些人平常都不在上虞居住,但都会在上虞置业,他们构成了上虞房产旺需的又一极。有钱人在县城买房子,钱少点的,在下面的城镇买房子,这使得主城区的高房价有向周边阶梯式蔓延的趋势,像那个以制伞业闻名的崧厦镇,平均房价已在6000元左右,而更远的记者的老家沥海镇,其房价也爬上了5000元。

    高房价让很多上虞人望楼兴叹,他们中部分人不得不更改自己融入城镇生活的梦想。但从现实看,房价在这个城市似乎并没有下探的可能。随着嘉绍跨江大桥、杭甬高铁、绍诸高速等工程的建设,上虞的区域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上虞房价的继续高涨。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些,已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房企进驻上虞,跟随当年绿城的步伐,滨江集团在与上虞本地的开发商成功开发金色家园后,又与另一家公司合作在去年10月以10.1亿竞得一块土地,楼面价接近1.1万/平方米。

    随着国家对一线城市调控政策的加码,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此前就曾预计,这将会推动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上扬,从目前上虞房价的走势来看,似乎正在印证这个观点。土地价格的狂飙突进,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变革,泡沫的加剧,还有领导者的狂热,去年12月16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约谈了上虞市的主要负责人,就土地违法问题进行通报,同时要求被约谈地方政府积极整改。(李坤军)

作者:李坤军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