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城镇化下的盛宴 三四线城市楼市扫描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2月17日 09:02:43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苍南:春节购房也需要“抢”

    过年了,在北京某电视台工作的黄先生照例回到了苍南县城,整个春节长假他都住在苍南宾馆——由于兄弟姐妹都成家了,平常只有父母二人居住的三室两厅,突然就不够住了。苍南宾馆并不是当地最好的酒店,黄先生原本想住到档次更高的苍南国际大酒店或苍南万豪大酒店(跟那个同名的国际大牌酒店没有任何关系),但无奈的是那些豪华酒店全部客满,着实订不到房间。大量在外地做生意的苍南人回乡过年,特别是那些开矿的老板们,早早下手订走了当地最好的酒店房间。在酒店里过年,已经成了不少苍南籍成功人士的新风尚。

    除夕前一天,苍南县城一个叫做新世纪花园的楼盘开盘,在父母的坚持下,黄先生跑去现场买了一套180多平方米的四室两厅,单价差不多在1.8万元/平方米。理由就是,家里人太多,过年回家没地方住。即使是春节期间,买房子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抢”开形容也不为过,黄先生的父母在当地人脉广大,也是找了不少关系才最终拿下了一套房子。在春节前开盘的新世纪花园,开盘销售极为火爆,很多下单客户都是返乡过年的苍南人。

    苍南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巴掌大的苍南县城,已经聚集了十几个楼盘在同时开发,楼盘工地现场的围挡广告牌十分惹眼,像“ART DECO”(艺术装饰风格)这样的情调广告词,也已经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流行到了苍南。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时间的筑品”、“城市综合体”等在杭州楼市流行的语句词汇。

    酒店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公共场所之一。除了在酒店里开房过年的客人,还有宴会厅中不停息的酒席——过年宴请亲戚是温州的重要习俗,以前是在自己家吃吃喝喝,如今基本上都转移到酒店里来了。平时像苍南万豪大酒店或苍南国际大酒店,经常会有杭州的楼盘前来做产品推介会,过年期间都消失了。实际上,这时候的苍南,是杭州开发商前来做异地推广的最佳时机,因为最具购买力的苍南人基本上都已悉数返乡。在狭小而凌乱的街道上走一走,很容易碰到奥迪Q7或路虎等豪车在人群中艰难地穿梭,你甚至还能遇到像大众尚酷这样的小众车辆。

    和大多数大城市的人一样,苍南人聚在一起也不免要谈论房产。除了当地的楼盘,他们把更多的谈话时间留给了杭州楼市。从“限贷”到“限购”,从三墩到下沙,从绿城到滨江,他们都了如指掌。几乎所有的苍南人都有亲戚朋友住在杭州。甬台温-温福铁路通车后,苍南到杭州的动车组仅需约三个半小时。动车开通才两个多月,苍南就迫不及待地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开行始发动车的县级站——“经苍南政府部门的多方努力和要求”,D5586次苍南至上海南始发的动车早在2009年12月就宣告开行。苍南人是温州购房大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到底有多少苍南人在杭州买了房子?苍南人到底在杭州买了多少房子?这很难作出精确地统计,但是如果能够统计出来,一定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举个最平常的例子,在苍南一所中学,全校100多名教职员工中,就至少有70多人在杭州买了房子——实际上,教师并不是资本持有的优势群体,他们还算不上是活跃的购房者。

    作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苍南是温州最早富起来的县城之一。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根本抵挡不住在肥沃民间资本上自然生长的建筑形态——它们就像树根一样渗入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缝隙。整个城市因此显得有些“支离破碎”,这样的城市形态显然更适合四处暗涌的民间资本活力。正是这种活力,使得“温州炒房团”举国闻名,而苍南一直是“温州炒房团”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但是在苍南甚至温州市区,高企的房价和平庸的楼盘品质严重不对等,这更加触动苍南人去杭州、上海或者北京购买更具品质感的不动产。更值得一提的是,温州人买房子,主要是通过人际传播来完成决策的,亲情与友情才是主要纽带。所以对于开发商来说,如果要吸引温州购房者,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对待那些已经买了他们房子的温州人,哪怕所有下单者中只有一个温州人,他也有可能带来一个“军团”的购买力。(刘德科)

作者:李坤军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