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省第十七届房博会昨落幕 市场趋向稳定和理性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10月26日 09:02:50 星期二  来源:杭州日报

    昨天,为期四天的浙江省第17届房地产博览会顺利落幕。据组委会统计,四天时间里,和平、世贸两个展馆共迎来参观者29万余人次,成交房源219套,成交金额3.65亿元,其中商品房成交165套成交金额2.44亿元。同时,二手房成交54套,成交金额1.21亿元。

    本届房博会是在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举行的,即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平稳,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但还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基于这样的背景,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调控政策措施,成为本届房博会的主旋律。也因此,房博会折射出的未来市场的走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虽然天气条件不佳,但现场仍有众多的参观者,四天累计参观人数达29万余人次,这说明无论在怎样的市场态势下,房子仍然是大众心头的重要牵挂。

    在一系列调控政策作用下,特别是9月底国家有关部委出台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在本次房博会上,商品房成交面积明显低于上届房博会。但从房博会回馈的数据看,有购房意愿登记的依然达到7722套,说明市场需求依然不小。不过,总体上多数参观者以了解市场行情为主,入市者基本上为自住型需求,投资投机性需求减少。

    本次展会期间,参展各方井然有序,各参展房地产企业在上报组委会楼盘信息上明确标明“一房一价”。房博会期间,商品房成交均价为17512元/平方米,其中毛坯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16793元/平方米,全装修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19012元/平方米,二手房成交均价为20245元/平方米,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本届房博会展示楼盘较多,表明未来可供销售房源相对比较充裕,各类房源类型比较齐全,涵盖了商品住房、写字楼、商铺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多种房源,有利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从房博会商品住房成交结构来看,90平方米以下和14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分别占到商品住房成交总套数的75.2%和94.6%,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需求占比明显较高,结构调控取得成效。

    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购房趋于理性

    54套,在本次为期四天的房博会上,二手房以54套的成交总量创下10年来新低。之前这一纪录是由今年上半年人居展的61套创下,再之前便是2006年的63套。

    二手市场向来是散户市场,能直接而又真实地反映出购房者心态和楼市动态,被业内称为楼市风向标。从今年4月的国十条新政到9月29日的二次调控,再到10月上旬杭州限购令,杭州二手房市场都在第一时间显现出“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效应:在本届房博会上,二手房成交总额为1.21亿元,成交面积5976.8平方米,低于往届房博会。

    “客流量比预料的多,成交量跟去年没法比,跌了至少40%,受政策影响大。”名楼不动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刚性需求客源依然充足,“第一天就成交了一套。”

    来自名楼不动产现场数据,房博会4日,名楼不动产共新增登记客户1100名左右,新增房源约320套,带看房子60组。房博会共成交5单售房,总价都在150万元以内,另有3单已经缴纳意向金。

    尽管房博会天气不佳,细雨中仍有不少人前往。我爱我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周末的客流量比较大,两天登记在册意向客户达1400多人,新增挂牌房源120多套。而来自华邦地产的现场数据显示,房博会首日接待客户2000人次,周末两天各有3000人次,而每天新增挂牌房源为30套至50套。

    “展会上听不到外地人口音,几乎都是杭州本地人,尤其是年轻人多。”我爱我家企划经理周包军告诉记者:仅周六一天,我爱我家的展位上就接待了1000多人次,大多数为首次购房的年轻人,特别关注60平方米到90平方米的市区中小户型

    由于“限购”、“限贷”主要针对投资投机型消费,对于首次置业刚需影响不算太大,所以反而有了更多的挑选空间。来自各品牌中介的数据显示,进行二手房购买意向登记的人员中,首套刚需和改善型刚需各占50%,总价100万元到150万元的房源最受欢迎。从成交房源来看,大都是总价在150万元以内的配套齐全的中小户型。

    据业内人士估计,前往二手房展厅的有80%为杭州人,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的心态和所关注的焦点,不少中介经纪人笑言;“去年都是着急上火来问房源的,今年都是来问政策和走势的。”

杭州网特别策划:浙江省第十七届房博会 突出重围】 【房博会现场展位图

杭州网看房团:看房直通车报名】  【特别策划:杭州22条新政控楼市

作者: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