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2009年浙江省房地产业发展报告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1月28日 12:12:31 星期四  来源:杭州网

    四、市场调控不期而遇

     1、中央遏制房价上涨

    随着2009年下半年部分热点城市房价大幅上涨,社会各界对于抑制房价上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此,中央政府从200912月开始,连续出台了包括税收、金融、土地在内的一系列政策,“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1214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国四条”,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1217,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如果开发商拖欠价款,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

    2010110,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国11条”,提出要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以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住房税收政策来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加强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同时还要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稳定市场和加强住房保障的责任。11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118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提前拉开了货币政策收紧的序幕。

     2、各地政策陆续调整

    在中央政府紧锣密鼓地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2009年的部分房地产优惠政策做了调整,标志着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开始退出。

    128,大连市对房地产优惠政策做了部分调整,规定从201011起,对单位、个人转让住宅二手房恢复征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个人所得税。

    1225,南京市出台了《关于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被称为调控2010年南京房地产市场的“新政20条”,提出要“三保一压三加强”调控楼市。“三保”——保困难家庭有房住、保市民自住型购房、保市民改善型购房;“一压”——打压投机性购房;“三加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供求双向调节稳定房价、加强楼市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1230,上海市出台了《关于本市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税收信贷政策调整、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加强市场监管等四方面采取措施,以求遏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沪四条”一方面显示政府依然鼓励、扶持自住的刚性需求者购房;另一方面,对于投资投机性的购房行为,则采用从紧的调控政策。

    3、浙江调控稳字当头

    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政策导向下,浙江省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调整部分房地产政策。新的政策基本都以“稳”字当头,希望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201016,省长吕祖善主持召开省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在115以省政府2010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

    在121召开的浙江省城市住房工作会议上,省政府提出,为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要坚持加强保障、稳定市场、优化结构、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着力构建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在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多渠道改善不同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10,杭州出台了《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29条新政”。与2008年底的“24条新政策”相比,该政策主要是以购房贴补1.3%总房款或差额房款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的财政补贴,并控制补贴的范围,以支持自住型、改善型住房需求。

作者: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