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招商引资猛下工夫
本届住交会的主题定为“城市营造”,力求搭建一个土地交易市场、资本和土地的对接、城市运营经验交流的全国性平台,对全国土地市场建设进行一次大检阅,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以及为即将到来的城市化浪潮储备“城市运营和土地运营”的理论。
围绕这一主题,住交会组织了“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展”,“2004CIHAF中国市长论坛”、“百家媒体市长见面会”、“百位市长圆桌会议”、“2004CIHAF中国城市营造大奖”等活动,全面烘托这一主题。
在这次大会上,比较有影响的是成都市,住交会的第一天被确定为“成都日”,这在住交会历史上还是首次。成都市领导在记者招待会上以“成都魅力及投资价值”为主题,接受各大媒体采访。成都的展位也布置得别具特色,将成都的老茶楼整个搬到现场,展现出成都的独特文化。而在两旁的展示墙上,详细地介绍当地各方面背景资料,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情况等。同时,还组织了一系列的论坛活动,邀请房地产的大腕们参加。
而青岛、海口等在展位布置上也花了大量心思,青岛将一只帆船请进了会场,突出青岛2008奥运分会场的优势。
企业———挖空心思推广形象
大量中国著名的房地产企业在这次住交会上亮相,首创、万通、SOHO中国等北京大开发商均派出强大阵容。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与总裁唐军亲自助阵,在展览大厅携旗下几大板块的王牌项目:低密度板块温哥华森林、领秀硅谷,商务房地产板块拓展大厦、北环中心、北京国际中心、高档公寓板块阳光上东等集体亮相,进一步打造首创置业作为综合房地产营运商的整体品牌形象。
以城市运营项目“泰达城”和“泰达时尚广场”而享誉业内的城市运营商—————天津泰达集团,和成功打造“新新家园”、“新城国际”等著名高端物业品牌的地产运营商—————万通地产集团,联合喊出“战略决定未来,城市引领中国”的口号。
而在展会的现场,各房地产商也是发挥奇思妙想,挖空心思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今典集团在北京开发的苹果社区在这次会展中是最吸引人们鼻子的,展区现场的几个铁丝网围成的大笼子里装满了成千上万只鲜艳的苹果,果香几乎在整个展馆蔓延,让人们都情不自禁地往苹果社区的展位上走。
南京长发集团则在展位上安排了一场真人秀,几个模特脸上涂满银色涂料,初一看还以为是雕塑。SOHO中国的展位上搞起了由潘石屹和梅婷主演的电影《阿斯匹林》首映式,梅婷的出席让此次住交会有了新的兴奋点,而自称被彻底娱乐化的潘石屹不但圆了他“在电影中演一个正面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梦想,也将此次住交会彻底地娱乐化了一把。
而一些房地产业中的中下游企业在此次展会上也完全不落下风,比如上海著名的房地产代理公司金丰易居的规模空前,展位面积远超出某些开发商的面积,而一些地产营销机构虽然展位比较小,但也是有各自的奇招,比如中国决策资源房地产研究中心设计了地产趣味扑克牌,将地产大佬的肖像印制在扑克牌上,引起人们排长队拿扑克的状况。
论坛———思想碰撞打开视野
在此次住交会上,几乎各个展馆的论坛区都会有各种形式的高峰论坛,参加论坛的或是房地产方面学者、政府官员,或是一些著名的房地产企业老总。在50多场这样高级别高规格的论坛上,各种思想相互交流,台上台下互动问答,而一些最新的理念、一些让人茅塞顿开的言论交织其间,这种交流是最能碰撞出火花的,也确实让人有眼界为之一开的感觉。
在这些论坛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几个论坛是“宏观调控下中国房地产形势分析”、“2004长三角地产发展机遇与创造论坛”、“2004中国市长论坛”、“中国地产名企名盘领袖对话”、“2004房地产金融论坛”、“中国房地产市场年度报告会”、“2004十大房地产风云人物对话”。
这些论坛往往人满为患,许多人甚至站在过道上听讲,许多房地产从业者也像赶场子一样在各个论坛里跑来跑去,给自己充充电,甚至出现了拿书占位子这种大学校园的情景。
人物———继续“造星运动”
在此次住交会上,几乎会集了目前中国地产业的所有重量级人物,因此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这样说,此次住交会上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次“英雄大会”,他们以其人格魅力以及精彩的言论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所在。从某种角度上说,此次住交会也成为一场造星大会。房地产业也在寻找和包装着自己的偶像。
在此次大会的一个展区上,有五个掷铁饼者的大型雕塑造型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其中包括任志强、潘石屹等,许多人纷纷与这些雕塑合影留念,而在展区的墙壁上,张贴着2004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的照片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许多人也对着这些照片按下快门。
在论坛上,潘石屹等人的精彩讲话经常被人们的掌声与笑声所打断。而孙宏斌等甚至还没说话就被一阵激烈的掌声所淹没,这些地产界的精英们向人们展示了他们个性的另一面,同时对于某些问题所采取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也给人们以很大的启迪。
视角:在“两大转移”中看房地产(龙永图)

我参加了上千个论坛,但还是第一次参加有关房地产的论坛,应该说在这方面还是一个外行。但是我研究西方的经济,而现在整个西方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房地产和汽车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动力。有记者问,中国的房地产能不能够再推动中国经济发展20年,我说可能再加个十倍,推动中国经济发展200年。这是基本需求,这是历史将证明的一件事情。
在中国参加入世谈判的时候,我们花很大的精力来谈汽车产业,因为汽车产业是事关民生的产业。现在我们的汽车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很高兴现在出现了老百姓能买得起的汽车。我目睹我们房地产有了很大发展的同时,还是感到仍没有根本让我们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的住房,或者住上一套像样的房子。这样的时代,这一点使我感到很不安,所以我觉得对房地产的问题不仅仅要开这一次论坛,而且要研究怎么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这个问题。
我们研究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应从当前整个国际国内大的趋势出发,现在我们中国经济面临的是两个大转移的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全球产业向中国大转移,即大家所知道的中国成为投资的热土,由于中国的市场大,再加上劳动力丰富,使得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第二个趋势是什么呢?第二个趋势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转移。现在我们讲中国新兴的工业化道路,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今后十年里面解决一亿两千万人口转型的问题,将决定我们中国今后经济的成败。所以我们在研究任何产业的时候,包括研究房地产业的时候,要记住这两个大的趋势。而现在长三角已经成为全球大转移到中国最集中的地区,它已经吸引了90%的外资。这个大转移和房地产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全球产业对中国的大转移,特别是对长三角的大转移,就形成了产业的积聚,产业的积聚必然带来经济的积聚,而经济的积聚必然带来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也就是说产业的积聚决定了整个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而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又决定房地产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转移,使得长三角成为城市人口区域,包括全国的农村人口转移的目的地。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我觉得长三角地区是一个经济积聚的地区,是一个人口积聚的地区,它给我们房地产带来广阔的前景。
今天在这样一个房地产的论坛上,我想讲一讲,我个人理解的房地产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其中重点是要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来的成千上万的新城市居民服务。我们现在讲的城市化更多讲的是土地的城市,农田变成了城市。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要把农村的人口变成城市的居民,这才是真正的城市化。我们现在不能再看到九千万农民工仍然是所谓的流动人口,我们现在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是怎样把他们变为城市居民,这是我们面临的最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我们房地产面临的巨大的历史挑战。
我觉得我们房地产的朋友应该很好地研究一下,怎么样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之中发挥作用,这是对我们中国整个经济进程的作用。现在是房地产回归社会的时候了,我们过去看到的一些房地产商的发展,当然也有很多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但确实有很多是靠不正规的手段进行原始积累的。当然,开发商也为我们走向小康社会逐渐富裕起来的人群服务,因为我们现在的城市太拥挤了,我们有很多人要拥有第二处、第三处房子,要向边缘的郊区转移,这个转移对我们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开发商们能不能用这方面赚到的一点利润来补贴建造一些比较低价但高质量的房子,为进城创业人员、民工建造房子作一点贡献呢?
所以,我觉得房地产确实面临着很多问题,我们要使房地产变成一个真正的阳光事业、完全透明的事业。我今天第一次到房地产论坛讲话,对房地产的这些事情讲不清楚。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当我们老百姓逐渐摆脱了贫困的时候,特别是我们的农民进城的时期,我希望我们的房地产开发商能为这样的历史性的转移多做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