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的2004年遭遇
从买房到卖房,黄先生在2004年可谓感慨万千。他一直住着单位的房改房,想换一套八九十平方米的房子。可这年年初,准备换房的他高兴不起来,开发商的新房不是在郊区就是“天价”,于是转而关注二手房。
在这之前,征收20%个税的消息已漫天飞扬,原本以为个税可以给房价降降温,没料到之后却一路飚升。跑了几天,他看中的二手房大多要交个税。房东一个“净价”要求中包含着少则一两万、多则五六万的税费,实在令他难下决心。抱着对房价会降一点的期望,他熬到了三月份,哪知道仍只见“抢房”,不见降价。说到“抢”字,黄先生觉得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看好的两套房子,就在他犹豫了一个晚上之后都被人家签下了。痛下决心的他发誓看好了就付钱,一分钟也不耽搁了。终于在四月初,买了交通还算便利的三塘某小区,但是价格可是该区域的历史最高水平。“新房”的三证还未办好,黄先生就开始准备将原有的房子卖个好价钱。虽然有客户已经开始来谈价格了,可是看好前景的他一分不还。5月房交会之后的冷清,让头脑正热的黄先生开始犯难。而房贷政策的紧缩正卡住了他的老房子(上世纪80年代建造)。他终于同意降价了。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到中介公司报到,可房子就是无人问津,在中介的建议下,他只好无奈地把房子先出租了。
2004年在杭州房产市场上穿梭的人们,还有很多像黄先生这样在一半坚持一半怀疑,又对这个市场充满好奇与期待。而这一年的二手楼市,确实也充满好奇与期待。
市场成长也有“青春期”
1996年,杭州的二手房交易发迹,到如今已有8个年头。住在杭州或想住在杭州的人们明显感受到了房产逐渐狂热,人们所说的“七年之痒”(消费者对单一产品、无差别服务的厌倦,也证明了资源使用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迟迟不来。毕竟杭州房产市场化的程度还不高。
比较而言,我们的房产市场更像是一个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的“小男孩”。而2004年的20%个人所得税的恢复征收又暂停征收、房贷政策紧缩、银行的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更像是作用于这个“男孩”身上的内分泌激素,给他带来了“青春期”的种种波动。而这种波动又带来不同的反应,泡沫论、崩盘说随之而来。看着是非常不平静的一年,实则是成长的必然。处在发育过程中的二手房市场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波动。因此这个相对“散户”市场的理智控制能力还不够有力。我们的二手房市场,从来不曾经历像2004年这样的多番波折。但也正是这样的几起几落使得不少售房者和买房者心态有所调整。
青春期的“内分泌激素”
20%个税为了打压炒作泡沫,使楼市健康发展,2004年的1月,20%个调税恢复征收。但由于当时的市场突出的供不应求情况,使得挂牌市场房价疯狂地往上蹿。给(春节)原本的交易淡季来了个上加霜。根据金丰易居的分析,与2003年12月相比较,2004年1月供应、需求下降超过2.5倍,配对成功率也明显低于以往。不涉税的房改房一跃成为买方市场的新宠儿,求者众多价格自然上涨。而要缴税的房产(部分私房)由于交易成本的增加幅度较大,卖方则把缴税的“责任”推到了买家身上(当时各报纸房源广告里频频可见“个调税自理”的字样)。因此,无论涉税、不涉税,或私房、房改房,挂牌价格一律上涨。此时成交的客户中,大多数是购房意愿相当迫切的“必要需求”,他们对短期内暴涨的房价(税费折算在房价里)表现得非常无奈。承受范围以内的可挑选房源实在是少之又少,抱怨的人也多了。
我们认为,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止炒房的行为,交易成本的大幅提高使得炒房利润空间缩小,投资者入市的态度会更加谨慎。但是这个效果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短时间内提升的是挂牌价格。要靠这个政策遏制投资实现降价短期内不太现实。因此,在实施了9个月后,地方政府还是决定暂停征收。直接涉税的二手房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挤掉房价内摊进的个税后,又马上激活了之前搁浅的交易房源,其中包括一部分因故转租的物业也回归到置换市场,同时在增加市场的供应量的同时,也挽回了二手房市场人气。从下图中我们可见,9月后成交量一路飙升,迎来了二手房市场金九银十的旺季。
加息 关于加息的话题,人们揣测多时后,终于在2004年10月28日正式揭开面纱。虽然房价的大幅度抬升使更多的消费者必须使用贷款,但活跃的二手房市场并没有因为这一次小幅度加息(仅为0.18%、0.27%)而受到过多的干扰。因为,出台(加息)前,利率属于历史最低水平,小幅加息在所难免并不应视为利空消息,对于购买自住者影响不大。
对取消超额收益的企盼 20%新政的出台曾经令房改房趁势火了一把。但暂停征收后,房改房面临的压力着实不小,据我们了解,有三成左右的卖家为了夺取最有利的房屋转让时间,调整了挂牌价格。个税暂停征收后,房改房“不涉税”的光环被拿走,而其需要缴纳的“超额所得收益”等劣势逐渐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取消超额所得收益”的消息传出,令许多房改房业主兴奋了一阵。特别是一些拥有次新房改房(1998年以后建造)的业主,这些待售物业都是因为涉及超额所得收益(高的往往达到10万元左右)而暂未成交。
不少消费者希望该政策能在今年实施,这样就会有更多成新度较高、面积较大、配套齐全的市区内房改房会消除顾虑,积极入市,同时也能盘活那些处于租售两难境地的房改房(超过总量10%左右)。
青春期反应之一住宅投资逐渐归位
处于“青春期”的二手房市场,面临更多的是压力:一方面市场容量极度扩张,特别是需求增加使它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一方面关注度提高,政策纷至沓来,各种各样的变化要处理得当,当然就比以前复杂了。加之其他各种压力交织在一起,楼市状况可算得上是风云变幻、此起彼伏。
记得2003年在20%个税消息的影响下,市场反季节活跃的现象,曾为我们展示了投资客手中的巨大房源储备和市场巨大的吸收能力。政策频频调整总是能引起市场的趋向变化。其中,对市场敏锐度更高一些的投资客更是频繁活动。而相对2003年而言,2004年的投资结构也有巨大的变化:
投资时间 投资对象 投资时限
2003年 快进快出、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物业 2—3个月
2004年 物业升值投资、高品质物业 半年以上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对比出2003年与2004年投资者的心态变化。应该说2004年已经有部分投资者退出了市场,价格的攀升、政策的变动和市场的反复多变都使一般“小打小闹”的投资者不敢贸然进入或无法进入,短期套利炒作的买家大大减少。并且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有不少投资客选择在2004年将手头库存“房源”减仓清负。
而资金实力较强的、对市场把握较准的小部分投资者,则从赚取“差价”实现赚取“物业升值”利润的转向,他们同样也在这多变的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入市结构和投资环境已发生重大的变化,宏观调控已逐渐显效,它的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房产企业的行为,同时也抬高了投资者进入的门槛。
在投资客活动逐渐减少后,二手房市场上的本地人成为主流(成交的买卖双方超过80%为本地人士)。2004年8月后,旧房入市高峰到来,主要是由于一部分杭州人“卖旧买新”造成的。他们当中4成以上属于改善型购置(购买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6年成新为主),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本地人士的浑厚的购房能力。这样也顺势成全了新房价格平稳走高,次新房再次成为市场热点。从结构上看,这样的层次更加合理,更能促进市场“梯级消费、逐级改善”,也充分体现了“物有所值”的价值规律。
青春期反应之二供求比例逆转动荡
楼市看起来风云变幻不可捉摸,其实都是在一个周而复始的公式中进行,那就是供与需之间是否匹配的问题。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供不应求、供小求大的状况均分天下,打破了一直以来完全卖方市场的格局。在这场拉锯战中,买方拉绳的手时松时紧,过程曲线波动却始终步调相符。两次供求比例逆转导致的市场景况却完全不同。第一次出现在5-7月,当时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缺乏信心,造成挂牌集中和需求锐减,许多有效的需求被高价压抑,有的甚至转向租赁市场,这样情况下的供需矛盾造成成交萎缩。而人居展后的11月、12月,供应赶超需求量,不同的是买方心态有了转变,在经历了一年动荡后坚定了买房信念,因此成交率比以往高出一筹。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杭州的一手房市场无法解决很多市场需求,因此,尽管投资因素在日渐减少,但高位盘整尚需时日。关于二手房市场今后的供需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得到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