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杭州楼市的“政策年”
2004年初,央行出台了《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开始限制对外地人的按揭贷款,甚至停止对部分别墅、商铺项目发放按揭贷款。各大商业银行普遍将个人按揭贷款首付比例从最低20%上调至30%。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想从银行贷款都变得不那么容易了。4月25日,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0.5个百分点。
4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部署了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其中多项涉及房地产,特别是土地市场。
4月底,国家决定将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提高房地产开发的门槛。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原来的20%调高到35%!
10月28日,央行宣布加息,虽然幅度很小,只上调0.27个百分点,但这是8年来连续减息后的首次加息,表明中央政府对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的担忧。中国在今后若干年里很可能进入加息周期。
在杭州,多项“房产新政”陆续颁布施行。包括: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居住区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加大市区普通居民住宅用地的供应量,规划建设若干个大型居住区、大型楼群,并尽快投放市场,加快中低档商品房的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50%;
●从2004年1月1日起,对房地产交易征收20%税率的个人所得税;
●建设一批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租赁公寓;
●加强对商品房开发的土地管理,遏制房地产开发商在商品房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征而不用超过两年的土地,由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土地法》的规定依法予以收回;
●加强房地产信息体系建设,等等。
●12月16日,杭州透明售房系统试运行。
2004,杭州房价涨势依旧
银根紧缩、清理规范土地市场、透明售房……所有这些政策,目的只有一个:抑制对房地产的过度投资、限制房价过快上涨。
1—3月,在“房地产交易征收20%税率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刺激下,二手房价格直接上涨20%以上,一手商品房当然不肯落后,价格出现了跳空式、攀比性的猛涨。
由于杭州楼市属于纯粹的卖方市场,这种税赋只会转嫁到买方,加重购房者的负担。2004年元旦过后,杭州二手房几乎所有出让报价都注明是“净价”,这意味着普通购房者除承担契税、印花税、过户费、交易手续费外,还要承担20%的所得税。无论是买方承担,还是双方均摊,这项政策都让买房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4月份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如组合拳般连续出台,给市场一定的震慑。4—8月,杭州房地产市场确实产生了浓厚的观望气氛。5月份房交会,成交额仅5亿多元,比历史同期大幅下滑。其后,二手房市场成交清淡,一些营业部关了门;个别楼盘价格甚至出现松动现象,开始打折。
6月15日,杭州市国土局4宗土地竞价出让,仅有两宗成交,其中成交的两宗土地溢价幅度很小(10%左右),楼面地价均在2800元/平方米以下。比2004年5月19日推出并成交的相近地块价格低12%—40%!土地出让遭遇流标之尴尬为近几年来杭州市土地市场交易中所罕见,原计划7月8日招标的一批商品房开发用地被迫延迟推出。
9月份,对房地产交易征收20%税率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取消后,被压抑的房地产投资热情再度被唤起,真实与投资的需求得到尽情释放:10月份房交会人气迅速恢复,成交迅猛增长。与此同时,房价也稳中有升,房交会上商品房成交均价达到7159元/平方米。
2004年10月20日,杭州市将基准地价上浮了34%!
11—12月,杭州楼市再度“繁荣”起来,价格也节节攀升,出现了价升量增的现象。个别楼盘开盘几日即被抢光,如金色家园一、二期,水印城一期等。
综合全年情况我们不得不说,对于杭州楼市而言,宏观调控第一年似乎收效甚微。
抑制对房地产过度投资的目的达到了一些,就是自有资金不足的中小型开发商贷款困难,有的不得不求助于典当行,或寻求合作或放慢了开发节奏。据悉,截至2004年10月,杭州房地产典当金额达到16.79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典当者最多只能拿到典当土地或房产市场价格50%的资金,却要承担相当于典当金额30%的年利息。但只要楼市还在卖方市场,房产价格在涨,资金不足的开发商并不惧怕增加一些成本和耽误一些时间;按揭贷款从严,对于买房者影响也并不大。
限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显然没有达到。2004年底,杭州市主城区7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已经十分难觅,万元楼盘则比比皆是,与2003年底相比实际上涨幅度不会低于20%。据官方的杭州房地产信息网公布,截至2004年12月底杭州全市上网可售商品房11000多套,约共计120多万平方米,已预订约2800套,约计42多万平方米,已正式销售15000多套,共计约205万平方米,成交均价8500多元/平方米。2004年11月,杭州二手房成交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8.43%,达到7864元/平方米。
杭州房价为何步步走高
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地方的房产新政为何屡屡失效?为什么杭州房价可以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持续走高?
紧缩银根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抑制了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大大延缓了房产的供应速度。
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针对全国总体情况的,而中国这么大,各地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杭州房地产与西藏、吉林、湖北等地显然不同,怎么可能一药治百病呢?
杭州房地产的实际情况是:城市格局比较小,在全国较早实行土地储备和垄断供应。致使房地产有效供给不足,表现为不但中低档住宅供不应求,而且中高档住宅也供不应求。杭州自1995年开始,在房地产的最主要“原材料”———土地供应上一向奉行“有计划出让、非饱和供应、保持卖方市场”的策略。土地的卖方市场直接导致了房产的卖方市场:即供不应求。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只有不断上升。
由于长期实行土地的“非饱和供应”以及城市规划相对保守,城市发展相对滞后,扩容速度相对较慢,杭州房产供给欠账太多,价格才越涨越高。这才是杭州房价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
要解决杭州的房价问题只能从土地供应入手,彻底扭转房地产供求关系,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
除此之外的所有措施,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是火上浇油。不改变卖方市场,只会适得其反。例如对房地产交易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开征即成为房价的“助推器”,停征则成为鼓励投资与投机的信号,左右不是,执行了8个月,就草草收场。
2005:杭州房产供不应求的状况可能还将持续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要预测杭州楼市2005年的走势,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10年来杭州土地供应的状况:
据统计,1995年—1997年杭州供应商品房用地1907亩,1998年2200亩,1999年开始全面实行公开招标或挂牌方式出让房地产经营用地,土地供应冻结了一段时间,全年只出让了500亩。
杭州的房地产正是从1999年以后开始活跃起来,房价开始迅速攀升的:
2000年,杭州土地供应开始恢复正常,但依然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为2200亩,杭州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年度土地供应只相当于外地一两个大型楼盘的用地量。2001年,2033亩;2002年略有增加,达到2800亩;2003年,稍稍加大一点力度,达到4549亩。
2004年3月24日,在房地产工作会议上,杭州市郑重宣布:2004年杭州商品房用地供应将达6000亩,其中住宅用地4500亩。如果按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50%的杭州“房产新政”,还将有4500亩以上的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推出。
几年来翘首等待杭州楼市“拐点”的普通百姓仿佛看到了希望。但不少开发商对杭州商品房土地供应能否真正放量表示了怀疑:
首先是杭州的城市规划能否快速落到实处?
其次,新区的道路、水、电、排污、煤气、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能否跟上?
再次,土地征用、清理、拆迁的能力能否迅速提高?
最后,各级地方政府作为房地产开发卖方市场最大的受益者,近年来每年有上百亿元的卖地收入以及巨额的税费进账,能否真正愿意把杭州房地产市场引导向买方市场,把杭州房价降下来?
事实证明,这样的怀疑不无道理。如今,2004年已经过去,盘点下来,2004年杭州实际供地约4000亩,实际成交约2600亩,其中含住宅用地仅1800多亩,仅占计划出让的4500亩住宅用地的40%!4500亩以上的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在哪里也无从知晓。成交价格方面,钱江新城平均每亩达到850万元,最高价则为1999万元/亩,真是“寸土寸金”。
看来,杭州以及本省开发商对于杭州楼市的脉搏的确把握得更加准确。“泡沫论”、“拐点论”都是所谓“专家”、所谓“学者”坐在书斋里炮制出来的,他们根本不了解杭州楼市的本质:垄断决定了可控、利益决定了上涨。有土地供应者坐庄,房价怎么会跌?就算立即放量供应土地,在土地上盖房子供应市场也需要一至两年时间。而且,大的项目往往分期开发,并不是同时供应市场,房价短期内根本下不来。比如广厦·天都城占地6579亩,从2000年到现在四五年了,真正供应了多少房子?野风·现代城与钱江·彩虹城建筑面积均超过50万平方米,每年的实际上市量也不过10多万平方米。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04年的最后一次土地拍卖———12月29日挂牌的460亩用地(其中住宅用地270多亩),开发商竞价如此踊跃,气氛如此火爆了。
钱江大桥南岸的71号地块,经过86个轮次的竞争方见分晓,70多亩地,成交总价4.03亿元,楼面地价3413元/平方米,比2.3亿元的起始价高出75%以上!最终杭州东润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力压钱江房产,如愿以偿。
拱墅区登云路附近的75号地块同样引人注目,虽然只经过16轮角逐就由温州京都房地产公司以4.28亿元拿下,但加价幅度之大,十分罕见。第三、第四轮报价竟然一次加价5000万元!最终楼面地价为5195元/平方米。预计75号地块每平方米开发成本将达到7200—7500元!
有人说,71号地块是滨江概念、75号地块是市区城北概念。而位于中心城区与下沙之间的九堡的两幅地块,成交楼面地价也达到2900多元/平方米!比广州市中心的土地还贵。
72号地块,被长河房产以4800万元竞得;73号地块被旅游房产以4.62亿元揽入怀中;74号地块,被美达房产以3.75亿元拿下……这次杭州土地一级市场的岁末大戏,轰轰烈烈收场了。开发商们以实际行动对2005年以及其后的杭州楼市表现了充分的乐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财大气粗的大老板们对同时推出的两块科研用地兴趣索然,嘉和科技公司没有遇到任何竞争者,就以底价7849万元和2675万元直接摘取。
2005年,杭州要完成商品房和公建供地4500亩,其中住宅土地供应将下调到3000多亩,土地供应依然不足。杭州房产总体供不应求的状况很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