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业界观点
“中产阶层透支着半生财富”刺痛了什么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9月10日 17:35:28 星期五  来源:金融界综合

  有关“中产阶层”的话题今年以来一直是社会热点,先是北京工业大学发布报告认为北京有“四成中产”,接着是亚行报告认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为亚洲最多,达到8.17亿,在所有亚洲国家中位居首位,占全国总人口的6成以上。中产阶层果真壮大了吗?现实的回答是:被夸大。

  据报载,记者采访部分中产者,发现畸高的房价透支了很多人半生财富。“房奴”、“车奴”、“卡奴”、“孩奴”等名词已成为其生活的真实写照。显然,中国中产阶层不仅数量被人为夸大,而且不少中产者其实是“伪中产”或者说“被中产”,并没有过上真正中产阶层该过的生活——与“奴”字相伴,何谈生活质量。

  中产阶层问题不但是中国问题,同时也是美国问题。据媒体日前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8日公布的对中产阶级的一系列重大减税方案,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舆论对此解读为:奥巴马意在给令人失望的经济复苏提供新的动力,更着眼于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争取广大中产阶级对民主党的支持。

  奥巴马提出中产阶层减税计划的确是“一箭双雕”或“一箭多雕”,但我以为这个计划更揭示了一个糟糕的美国社会现实问题:中产阶层危机。有统计显示,90%的美国家庭的收入从1973年开始几乎就没有增长,与此同时,最富有的1%美国人的收入却增加了3倍;更糟糕的是收入流动性的减少,意味着社会中下层的人改善收入状况的机会减少。因此,奥巴马不得不通过减税来关照这一阶层。

  在我看来,奥巴马提出减税计划不但警示美国“中产”危机,而且对于我们讨论中国“中产”话题也有一定启示。尽管中美两国国情不同,但在培育或保护中产阶层方面的认识应该说是一致的,因为中产阶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发展的“稳压器”,而且也关系到政治民主进步与改革。

  在不少美国经济学家眼里,美国已经陷入了“中产”危机。在中国,尽管还没有人提出“中产”危机,但实质上也存在“中产”危机:理由之一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培育起来理想的中产阶层,距离“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还有很大差距,相比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中产”人数,再观察我们的贫富差距,就会发现我们本身就处于“中产”危机中。

  理由之二是,目前已经形成的中产阶层极其脆弱,很不稳固。某些“中产”人群随时都有被各种压力逼向贫困的可能,原因在于我们的就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很不健全;与“奴”字相伴的“中产”人群,按理说是理性的、成熟的、稳定的、精神富足的,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却异常焦虑、惶恐不安。也就是说,中产阶层不仅在经济与生活上极其脆弱,而且在精神上也是脆弱的。

  我以为,奥巴马提出减税计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在提醒着我们,一方面要意识到中产阶层危机的存在。我们目前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与“奴”字相伴是一种危机。另一方面该为中产阶层做点什么了。日本出台了公平的工资制度、合理的雇佣制度与健全的保障制度等来培育中产阶层,美国也在积极为中产阶层减税,反观我们,相比则有很大差距,不仅没有针对中产阶层的减税计划、减压计划,而且也不见中产阶层长期培养计划。中国的“中产危机”不容忽视!

  (作者系北京媒体人)

作者:凌青妹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