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企业·楼盘
人文坤和 建筑“人文住宅”
house.hangzhou.com.cn 2009年11月10日 15:44:49 星期二  来源:杭州网

作为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专业从事商品住宅及配套工程开发建设,兼营城市集镇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拥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一级资质证书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坤和建设从诞生伊始,秉承“建设和谐空间”的企业使命,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居住心理的探讨和建设,不断追求人与人、人与建筑、建筑与建筑的和谐,形成了以“和”文化为统领的独特企业文化。

如果以纵向的眼光审视坤和建设的十一年光景,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坤和建设开发的住品各有千秋,然尊重中式建筑的意境,将家庭关系、地块文脉等融入产品打造以及社区营造的“人文住宅”思路却始终不变。而坤和建设也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产品告诉人们,房产带给城市的绝不仅仅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积,还肩负着传承地缘文化、创造舒适生活、缔造和谐邻里、运营城市文明的重任。

人文坤和:行进中追求的家园情怀

“我们打造白荡海人家的初衷是希望人们在它竣工时仿佛看到一个曾经消失的景观的复原,好像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我们力图用心描绘在我们内心里遥远的家园,一方永不消失的空间……”

这是翻开坤和首个项目“白荡海人家”那本业内颇有影响力的楼书《朝花夕拾》序篇跃入眼帘的文字,儒雅,疏淡,有着温和的人文主义气质,与本土房企坤和赋予市场的印象一脉相承。从白荡海人家的“新江南民居”到亲亲家园的“邻里亲情”,从和家园的“章法天成•金石建筑”到西溪里的“墙门大宅”、山水名家的“创意台门”,98年伊始的十一年,坤和的项目总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一种骨子里的“家园”情结。

1998年:人文坤和的最初基调

1998年,杭州房产界提出了对城市的艺术化营造,讲究形式美,打造新潮建筑,这样的理念催生了“欧陆风”建筑的大行其道。元月,坤和第一个项目颐和花园(“白荡海人家”的前身)通过规划审批、进入施工准备工作,当时的图纸显示这也将是个颇时髦的“西洋建筑”。二月的一次高层会议彻底改变了项目的发展轨迹,“鉴于杭州白荡海地区的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脉。公司决定在桩基工程已开始的情况下终止颐和花园欧陆风格的设计方案,重新设计规划与建筑方案,寻求尊重文脉与中国传统人文环境和审美情趣的现代住宅开发之路。”

亲亲家园效果图

一锤定音,雷厉风行的坤和初创团队于当年三月南下香港、深圳、广州,考察学习现代居住模式的先进理念,又于四月北上苏州、上海、湖州、安徽等地深入民间调查,充分积累,深入研判中式民宅的精髓。 1998年10月,白荡海人家在杭州首届世贸房交会面市,即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美感建筑形式与现代化的居住功能设施,以及充满本土情感色彩的广告诉求给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从代言人的长马褂、大礼帽、旗袍,到建筑上的骑马墙、白墙黑瓦、庭院,再到小区环境里的乌蓬船、水车、石碾,直至更深入的社区业主委员会、杭城首个千名业主参与的联谊会等,使人们从情感中找到了维系建筑、居住与生活的纽带,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本土乡情与传统的人文情怀,更找到了一种心仪已久的家园。

白荡海人家的开发得到了市场及至业界的广泛认可,不仅奠定了坤和“尊重自然•尊重人”的朴素的项目操作模式,“家园”的情感营销模式也对坤和以后项目的运营产生了深远影响,推敲细节,至此后,坤和所有项目的案名中都不会缺少那个温馨的“家”字。

在项目探索的过程中,一脉相承的人文情结也酝酿了“坤和”这个极富人文色彩的品牌。坤,源于《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亦源于《周易》,意味“保合太和”。“和”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人文坤和的最初基调已然定下。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