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青芝坞拆改后效果
建德四边三化——高速桥下空间再利用
建德拆后再利用——之江花海
杭州“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传来捷报——
1月12日,全省第四批“无违建县(市、区)”、第五批“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发布,杭州新增西湖区、建德市2个“无违建县(市、区)”和江干区等3个“基本无违建县(市、区)”。
至此,杭州累计创成5个“无违建县(市、区)”,“无违建县(市、区)”数量居全省之首;同时全市所有区(县、市)均达到了“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及以上水平,圆满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基本无违建市”的工作目标。
“‘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是巩固‘三改一拆’成果、常态化整治城乡环境、推动城乡有机更新的重要抓手。”市“三改一拆”办负责人介绍,通过“无违建”创建活动,促进了全域违建减量,遏制了新增违建反弹,有效改善了城乡面貌,提升了城市品质,增进了民生福祉,为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保障。
全域推进“无违建” 打造宜居宜业新空间
制度完善和政策支撑,是杭州“无违建”创建全面推进和成效取得的坚实基础。
自2014年全省启动“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以来,杭州市政府印发《杭州市“无违建”创建活动实施意见》,提出了“九无”创建标准;市建委牵头完善了《杭州市违法建筑处置意见》《杭州市违法建筑防控处置办法》等配套政策,研究制定了《杭州市新违建有奖举报奖励办法》,为“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全面推进提供综合政策支撑。
去年,市建委协同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全力拆除存量违建,管控新增违建和拆后土地利用,通过全面推进拆违整治,在提升城市颜值、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改善了民生,助推了百姓居住品质的提升。
如临安区昌化镇联盟村将“无违建”示范村创建与村落景区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运动休闲场所修整、停车场新建、绿道铺设、老街整治等,有效改善了村民人居环境,进一步激活了乡村美丽经济;建德市钦堂乡葛塘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流转,新增耕地61.8亩,集中流转闲散土地605亩,村集体年均增收12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村两委班子被群众赞誉“三年干成了三十年的事”……
全市去年累计拆除违建936万平方米,“三改”939.5万平方米,其中旧住宅区、城中村和旧厂区改造682.5万平方米、127.2万平方米和129.8万平方米,总量完成率118%。
西湖区创成主城区首个省级“无违建区”
作为杭州主城区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区,西湖区曾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违法建筑破坏城乡环境、影响产业发展、困扰居民生活的情况层出不穷。
对此,西湖区全面推进“美丽西湖行动”,5年来不懈努力,严格落实“凡违必拆,凡拆必尽”要求,累计拆除违建面积1268.5万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积1426.3万平方米。
通过整治,西湖区大量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2017年至今,全区腾出拆后可出让利用土地12166亩,土地集约利用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拆走了破旧落后,迎来了蝶变新生。
近年来,西湖区倾力打造“三城一谷六小镇”十大平台,先后谋划紫金港科技城双桥云谷单元5平方公里远期建设用地,加快启动西湖大学城,加快打造之江未来城;实施老楼宇、老商圈提升改造,加快启动西溪谷扩区强区规划;农夫山泉、网商银行、中船重工、航天五院、养生堂等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地,区级以上重点项目106个,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550亿元。
建德市 创新边角土地利用推广至全省
面对“无违建”创建这块“硬骨头”,建德市在全面排查梳理的基础上,定下“六重点、六先拆”目标,先后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违建切入,聚焦重难点问题进行攻坚,强化企业违建整治,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层层推进,逐一击破。
截至目前,建德市累计拆违面积821.27万平方米,“三改”面积478万平方米;清理非法“一户多宅”7958户,面积192.62万平方米,整治“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点位2.4万余处。
“无违建”创建,创出了美丽城乡新画卷,也创出了产业发展新空间。
通过拆保结合,盘活闲置资源,建德市有效破解了民宿发展用地问题;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流转,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新活力;拆后土地也为重大项目引进提供了保障,恒大温泉小镇、严州古城文旅融合、亿联高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20亿元以上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建德通过打好“拆、整、治、管”组合拳,让“无违建”创建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建德市拆后利用土地中,通过复耕复绿的占比达65%以上;还创新拆后边角土地利用,因地制宜打造了30余处高速桥下空间利用点位,在以往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三不管”区域建起了现代化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让百姓从拆违工作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这一做法也在杭州和全省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