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楼市新闻 > 国内外要闻
拥江发展的“高新风景”是如何形成的?
house.hangzhou.com.cn  发布时间:2020-08-20 09:47:12   

1997年10月26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这一天,科技部的“火炬”将火种从西湖边撒向钱江南岸——国家科委正式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杭州高新区调整区域范围,之江区块内3.5平方公里和毗邻长江路以东2.5平方公里的成片土地上,成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

至此,杭州高新区拉开规模化发展的序幕,也翻开了“北企南迁”的序章。从东方通信城和高新软件园拔地而起,到杭州高新区与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再到高楼林立的滨江科技新城,23年间,数千家企业从江北萌芽,在江南枝繁叶茂,近30家上市公司走上了“江北孵化、江南发展”之路。

杭州高新区为何要开启“江北孵化、江南发展”的模式?企业家和员工们为何愿意“有梦,向江来”?作为从“西湖时代”跨向“钱塘江时代”的排头兵,“天堂硅谷”是如何在钱江南岸崛起的?

杭州高新区为何要“江北孵化、江南发展”?

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多项高新技术产品或项目进入商品化生产,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及应用5大产业门类初步形成……这是创业7年后,杭州高新区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1997年,杭州高新区已累计实现总产值137亿元,完成利税21.2亿元,在杭州头一个7年间,杭州高新区的总产值、总收入和利税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7%!以东方通信为例,这家公司6年中产业规模扩大了100倍,而进区不到3年的UT斯达康也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率先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发展空间的需求也随之而来。杭州高新区就把文三路无法成片开发的土地,通过国家科委的调整,在之江区块“置换”了同等的面积。而以此为契机,成功迈出了自江北跨向江南的第一步。

高新区(滨江)江北科技园副主任黄建民到现在还记得,差不多是2003年的时候,浙大中控租了10多辆卡车从文三路伟星大厦搬到滨江的中控科技园,“那时候,滨江还到处是田,交通不便,公司为了方便员工上下班,还安排了过江的班车。”而江南曾长满青草的527路公交站台,也成为上班族奔波于江南江北两地的“青春记忆”。

黄建民差不多在江北区块工作了16年,亲眼见证了一家家企业从几十个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发展到数千员工的产业大厦,也由衷地为高新企业在江北发展壮大,又从江南迈向更大的国际市场而感到自豪。

在黄建民看来,“北企南迁”在2002年高新区与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后,真正迎来了春天。

2002年6月11日,在杭州高新区和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大会上,杭州市委提出“两合一留”的明确要求,其中“一留”就是杭州高新区江北区块保留现有管理模式不变。而这次大会上,市委市政府要求高新区(滨江)实施“江北孵化、江南发展”,在江南全面推进科技新城建设,在江北区块继续围绕科技孵化和培育,为全省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打那以后,恒生电子、信雅达、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中恒电气、聚光科技等一大批高新企业先后跨江发展,而在江南,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又以江南为起点,开始了全球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而作为承载着省市高科技发展使命的杭州高新区,其江北区块的辐射作用不仅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每年为全市输送众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高新区为全市输送的企业,每年创造的产值,差不多可以再建一个高新区。

企业为何愿意“有梦,向江来”?

8月7日,一声锣响,国内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据悉,这也是今年以来,亚洲生物医药公司IPO规模最大的项目。公司创始人曹晓春表示,之所以二次上市,就是要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

从2004年在文三路钱江科技大厦49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到2005年租下大半层的物业,公司发展规模快速“扩容”,泰格医药也在认真考虑更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我们决定搬到滨江,如今,企业已经发展到全球有5000多人的规模。”曹晓春说,高新区(滨江)在企业“南迁”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帮助,令她印象颇深的不仅是政策方面的支持,还有“店小二”们的细心。

企业搬迁,很大的顾虑就是员工的流失,“我们公司的女孩子多,为了帮助我们尽量减少搬迁带来的人员流失,高新区牵线搭桥,还组织了一场与江南企业合办的未婚男女联谊会。”

搬家之于一个家庭都是件麻烦事,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为啥那么多的企业还是愿意“有梦向江来”?

黄建民觉得,一是企业发展有空间需求,二是滨江区良好创新生态,而最重要的则是“服务取胜”。

2019年,高新区(滨江)在原有基础上出台了更精准的“北企南迁”政策,帮助南迁企业降低搬迁成本,为南迁企业搬的更顺、搬的更稳、搬的更高效。

此外,高新区(滨江)还以“南北互动”的形式,让企业和员工加深对滨江的印象,并广泛宣传政策,对企业进行辅导,从供地、供楼和物业出租各个角度,向企业推荐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南迁路径。比如,今年,国芯科技、新翔维创、科维节能已经列入工业综合体首批入住名单;万朋教育、擎洲软件、家和物联及瑞琦信息等10余家重点企业整体搬进江南物业;而当虹科技等8家上市(拟)公司,已经在高新区(滨江)实现供地。

美术宝作为在线美术教育的头部品牌,目前每年有20亿-30亿元的营收。2016年,美术宝在杭州高新区设立公司,从90个员工起步,迎来了快速发展,如今,美术宝扎根于高新区(滨江),已经在三维大厦拥有1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公司CEO甘凌表示,来了高新区(滨江),就没想过要离开。“高新区(滨江)是个很能吸引人来创业的地方,政府从来都是说到做到的,是真的在为企业着想。”

甘凌举例,在江北的时候,只要有政策补贴,黄建民主任就会主动联系,“有补贴了,别忘了申报”“有个新政策适合你们公司,你们看看”……甘凌说,他们真的比企业还操心,也让他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政府和企业都想劲儿往一处使,让更多新兴的行业企业扎根高新区(滨江)。

“高新区(滨江)蛮好的。”甘凌由衷地说,这句话他选择扎根高新区(滨江)时,听当虹科技的创始人孙彦龙说过,而扎根于此后,他自己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到底有多少企业实现了“江北孵化、江南发展”?

宏华数码、三维通信、华信咨询、华数传媒、银江股份、远方光电、中恒电气、长川科技、国自机器人……23年江北企业大规模的“迁徙”,很难整理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据黄建民介绍,最近五年,在高新区江北区块孵化成功后迁到滨江区的企业就保持在每年200家以上。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表示,该区将继续坚持“江北孵化、江南发展”的工作思路,依靠政策力度、集聚效应,特别是要依靠优质的政府服务,给优秀的、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高新区(滨江)报道组 宋桔丽 通讯员 邢瀚悦  编辑: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