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用地晒太阳 深圳老板吁请政府给地“筑巢” |
house.hangzhou.com.cn 2013年01月15日 09:43:31 星期二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闲置用地晒太阳 中小企业干瞪眼 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绝大多数民企用地难已困扰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只好寻求到远离千里之外的其他城市建设厂房。这样一来,各种成本令民企苦不堪言。深圳,真的没有闲置土地合理利用给急需发展的民营企业? 据悉,深圳闲置土地总量居广东第一,而过半却是由政府造成的。消息一传出,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政协委员质疑:有的土地“被规划”几年,政府宁愿闲置,也不愿惠及发展中的民营企业,令人深思。 事实上,广东省刚刚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12年11月30日,广东闲置土地共有332宗,总面积达1328.45公顷。其中深圳市闲置土地为152宗,面积421.38公顷,居广东省之首。目前,土地面积不足两千平方公里的深圳,早就饱受土地资源紧缺之苦。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寸土寸金的深圳土地闲置情况位居广东全省之首?这无疑令众多深陷无地困境中的民营企业家们无语。 正在深圳召开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表示:政府职能部门应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为我们的民营企业多做实事,多一些优惠政策给予民营企业。只有合理缓解了民营企业的用地等困境,才能使实体经济的基础更加坚实。如今,土地资源紧缺的深圳,决策需民企参与,而信息应全透明,让企业轻装上阵。在深圳,像华为、腾讯、比亚迪等著名的民营企业已享受到了将总部设在深圳带来的各种优惠政策。但这只是少数知名企业,而更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却望尘莫及,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是绝对不公的,他们对深圳的各种贡献不可小觑。 委员们建议,政府职能应转变方式,创新思维去培育扶持发展中的深圳民营企业,使其健康壮大。委员们还建议,政府土地资源用途,免费给企业应透明阳光。与此同时,也必须建立让政府接受公众问责的“阳光监督”体系。 趁着这几天的深圳“两会”期间,有民营企业家到现场请求委员们帮助呼吁:政府多关注困境中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的健康发展。多一些扶持身边的民营企业,使他们健康成长。10家、20家民企捆绑在一起整合资源的高效益的产业集群就可以做强做大。或许,几年后,就可以像研祥、比亚迪一样成长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深圳、对社会都可以做出巨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独家从某民营企业家手中拿到了一份特殊的提案。这份提案已有多名委员签名支持。这份提案中是这样写的,为更好地推动深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出的扶持高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及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做大做强中国实体经济的强国战略,同时也让落户在深圳龙岗区的部分优秀企业和上市公司能安心放心地留下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深圳市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特别提出“关于给龙岗区部分优秀企业安排总部用地的提案”。 因此,该提案建议:一是,政府统筹规划出一个较大型的集团总部用地区块,建立优秀企业总部集约基地群,基地内的每个二级区块再根据龙岗区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化和产业化的组合,比如形成新能源企业集约区块、金融企业集约区块、医药企业集约区块等等,每个二级区块的土地都进行公开招拍挂,让部分优秀企业入住进来,自建总部大楼,发展总部经济,带动集团下属各制造基地的协同发展。如果深圳市政府能根据广东省总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自身产业特点,未雨绸缪,做好产业规划,盖好总部大楼,供企业入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拉动式发展模式。 二是,从我们前期在龙岗区平湖镇所进行的企业走访和现场调研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了部分企业想在深圳长期发展的远景和决心。 比如坐落在平湖街道的豪鹏国际集团,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于2008年6月在美国NASDAQ上市,目前豪鹏国际集团有员工4000多名,产值超10亿元,拥有深圳制造基地、惠州和赣州两大工业园,年上交利税超人民币5000多万元,是一家非常优秀并深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由于豪鹏国际受制于平湖地区的地域局限和资源局限,使得该集团在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整合、四级产业平台发展、人才引进、规模扩张、研究院实验等多个环节中都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该集团基于对深圳的多年感情,婉拒了多个外省招商团的橄榄枝,明确向我们提出了非常清晰和非常具体的落户龙岗的想法。 当然,有类似于豪鹏国际集团想发展总部经济的优秀企业并非一家。这位民营企业家表示,做这个提案是希望能为这些优秀企业提供总部用地,让这些优秀的企业有意愿和有能力在转移制造基地争取更有竞争力的产线人工成本竞争的同时,将最优秀的总部功能如财务、高端研发、营销等继续留在深圳,为深圳的人才就业、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稳定做出贡献。(记者胡嘉莉) |
作者:胡嘉莉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江苏常州被称鬼城第二 开发商投资者赌房价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