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二手房交易纠纷多房产中介乱象凸显监管缺失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3月14日 09:33:45 星期一  来源:济南日报

  房产中介频频与房主对簿公堂,二手房交易咋这么容易产生纠纷?今天,部分二手房房主爆料,一些房产中介越来越不可信。记者调查了解到,此类纠纷凸显中介行业监管缺失。

  中介频频告客户

  近年来,我市约70%以上的存量房买卖、80%以上的房屋出租交易均是通过房地产中介完成的。令人注意的是,房屋类中介合同纠纷呈现出高发的态势。

  今天上午,市民刘先生通过法院调解,希望了结他和两家房产中介的纠纷,结果是双方调解不成。据介绍,我市房屋类居间合同诉讼数量大幅增长,原告是中介机构的案例占六成,也让中介公司违规操作现象频频曝光。有关人士表示,虽然中介起诉客户的案子占多数,但房地产中介的违法、违规和失职行为,才是相关纠纷不断的“祸首”。

  刘先生介绍,两家中介尽管帮他卖了两套二手房,但因为要配合买方规避限购政策而造假,让他不得已单方违约终止合同。刘先生说:“中介要赚钱,这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赚黑心钱啊!”

  三成违规房产涉嫌“黑市”

  我国2009年修订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规定,对于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或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房地产不得转让。我市三成违规房产私下交易,部分中介实际上是“黑市”。

  据市房管部门调查,一些房地产中介为了促成交易和赚取佣金,往往隐瞒标的房屋仍为承租公房,或为限制年限内的经济适用住房等不能上市交易的事实,或随意承诺短期内即可解决交易障碍,致使买卖双方在随后交易失败后与房地产中介公司就中介费应否支付产生纷争。另外,一些不能上市的房产交易成功后,双方私下约定常常会出现违约,也让买卖双方尝到了“黑市”的苦果。

  半数中介隐瞒房产信息

  房产交易纠纷不断,中介机构难辞其咎。据市房产交易登记中心调查,半数房产中介公司涉嫌疏于核对客户身份证明、房屋权属证明,轻易签署委托协议合同,最终导致整个交易涉嫌非法。

  据介绍,二手房产交易一次性成功率不到五成,主要是中介机构未仔细审查待售房屋有无抵押、有无出租及私搭乱建、委托的客户是否是真正有权出售房屋的权利人。其中,不少失败交易涉及夫妻共有财产的房屋、遗产房,中介没有办理多方权益人同意出售的书面委托文件。

  业内人士提醒,中介机构往往不向买受人如实说明待售房屋的真实情况,如交易房是大家所避讳的“凶宅”,或周边环境存在污染、交通不便捷和水电暖不便,买房人需要实地调查,然后再签订交易合同。

  两成中介涉及差价骗局

  中介公司要求买受人“一条龙”委托,多涉及差价骗局。

  目前,房产交易要求双方当事人到场办理手续,确实不能到场的,也要电话核实交易真实情况是否出自当事人的本意。据调查,两成中介机构通过委托交纳钱款、委托办理过户,从而千方百计阻挠买受人与出卖人见面,再通过隐瞒房屋真实成交价、一再加价等手段将多收取的售房款据为己有,此即公众深恶痛绝的中介公司“吃差价”。又如中介公司怂恿当事人采取恶意毁约、一房二卖的方式,借机高价出售房产获取更高的居间服务费,从而引发房屋买卖连环纠纷。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