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的春天 |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3月10日 09:14:16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
顾倩 伴随着贯穿去、今两年剑指商品住宅的楼市调控,以及各地限购令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有人预言:商业地产的春天来了。 且不论这类预言是否建立在“宅”、“商”销售此消彼长的杠杆定律上,先来看一下2月28日新“国八条”杭州细则出台后,杭州楼市的销售情况:截至3月8日,位列排行榜前十位的楼盘中,有9个楼盘为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社区商铺之类的商业地产,如华元·领骏世界、泰地·北上新城、中奥·江锦国际、君尚金座、钱江国际时代广场、蓝桥名苑、世茂滨江Cosmo、海辰水岸晶座、盛泰·名都中心。 若仅凭这一榜单来证明商业地产势头迅猛,未免太过偏颇。其实明眼人清楚,这无非是因为住宅成交量的锐减从而凸显了商业地产成交量的高企。要知道,就在3月5日和6日,这个原本是开发商用来创销售高业绩的周末,杭州却出现了主城区连续两天住宅零成交的现象。 现象背后,是刚亮相的新政作用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又一轮市场观望。而另一个现象,则是未在调控范畴中的商业地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钱江新城的写字楼在年前就开始旺销,整层,甚至几层被同一家企业或同一个人下定单的现象时有发生。曾屡屡出现在杭州商品住宅楼盘开盘现场大把下单的温州炒房团,开始出没于商业地产楼盘的售楼部,社区商铺、写字楼、酒店式公寓成了他们下一个目标。 在很多人眼中,温州炒房团代表着民间投资热钱,在通胀压力下,这股资金开始寻找避免货币资产缩水的出路,依然保持着首付5成的商业地产投资门槛,无疑成了它们流入的方向。尽管在2月份杭州楼市销售数据中,商业地产占比上升,但并没有真正放量,然而,民间资金“弃宅从商”的苗头已开始萌发。 将视线放远,则又可以看到这么一个现象:众多开发商开始重新战略布局,从纯粹或大量开发住宅项目,逐步转战商业地产,以削减风险。万科、世茂、龙湖、复地等纷纷将资金投入到商业地产的开发中,以顺应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从一定程度上讲,2010年的楼市调控是一次推动开发商转变经营策略的机会。 而放眼全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经济结构的变革使各地新城开发风生水起,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新兴的商业地产模式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商业价值核心,常见于一线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开始转战二三线城市。 有人说,每每到房地产政策调控时,商业地产总会被许多开发商视为避风港。这中间,自然有一些跟风的商业地产开发,往往没有考虑到产业的结合、后续的经营,以及对城市的影响,导致最后无法真正使用,从而催生房产泡沫。 诚然,商业地产尤其是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不只是一个节点的建设,更是一个从政府到开发商到消费者的产业链的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如今,在政府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商业地产规模进入放量发展阶段,其价值正在进一步得到提升和认可;而政府楼市调控剑指住宅,不少开发商业务转型,将战略布局重点放到商业地产上;与此同时,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各国际品牌、企业、商家纷纷在各地寻找落脚点,夯实了商业地产的刚需市场基础;而投资者也开始关注并青睐商业地产的前景。 从宏观市场到微观市场,似乎都在昭示:商业地产春天的到来,已具备了诸多利好因素。 |
作者:顾倩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百万元门槛的房地产信托成了“香饽饽”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