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通宵排队12小时买房人觉得值 业界呼吁二次调控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9月25日 09:27:14 星期六  来源:新华网

  分析

  房价若大涨,可能引来“二次调控”

  “在房价微涨中的成交量逐步放大是可怕的。”江苏乾和置业营销总监唐登洋说,一些新开楼盘看似定价合理,但在去年这个时候,能定这样的价格吗?不能,“仅仅是今年的调控政策放慢了房价的上涨步伐而已”。唐登洋说,调控给不少买房人带来了房价下行的希望,但这个希望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开发商开出一个“合理价位”之后,不论是结婚入户的刚性需求,还是投资投机的炒房需求,都已经开始“下手抢房”,面对这样的市场,开发商能不涨价吗?如果真的这样,近期流传的楼市“二次调控”、国庆节前后出台房产税等“未经证实的消息”,也不排除是监管层提前释放的调控信号。

  多名房产业内人士表示“楼市就快要疯狂了,进一步收紧的调控政策应该尽快出台了”。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在“国十条”楼市调控这几个月以来,并没有楼盘大幅度涨价的现象,现在出手的买房人也接受了这一房价,说明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今年年内再出新调控政策可能性不大,而应该是严格执行既有的调控政策。

  观点

  调控能否再出“政策利器”?

  房价“抬头”,成交“回暖”初显,“地王”再次登场,房企“见好就涨”……当下房地产市场在“金九银十”的预期之下“暗流涌动”,房地产调控面临新的挑战。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与此前有所不同,近期一些政府部门对楼市表态不约而同:坚决将调控进行到底。部分人士甚至表示:宁不要“金九银十”,也要将房价稳住。人们关注的是,调控能否再出“政策利器”?

  目前“回暖”属于什么性质?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经历了半年调控,楼市累积的刚性需求,如临近开学、结婚集中期等,有些确实开始释放,部分热点城市楼盘的成交量开始上升。

  8月,广州市十区新建商品住宅网上签约均价为12056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6%。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8月销售面积6886万平方米,虽然同比下降10.1%,但环比7月上升了6.5%。

  中原地产的高级分析师认为,市场近来有所活跃,与政策的短暂“静默”、部分楼盘的促销,以及需求“试探性入市”有关。当然,其中也不乏开发商等利用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给低迷的楼市打气,“人造回暖”也曾在以前的调控中反复上演。

  以上海为例,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该市新建住房销售面积为13.96万平方米,环比7月份增加了30.9%,但同比下降41.9%。

  多年研究内地楼市的房地产专家蔡为民统计了一热点城市,“目前在售的楼盘约有650个,其中降价的约有110个,涨价的有10~20个,其余价格大致不变,一小部分是‘试探性涨价’。”

  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认为:“目前少数成交量的反弹只是季节性表现,楼市依然敏感而脆弱。楼市回归理性,显然仍需加大调控,强化执行力。”

  后市“涨跌”还会有何变数?

  房价是跌是涨?目前两派观点分明。“看跌”方认为,随着调控持续,下半年的供应量将明显增加,而房企资金压力也将加剧,此二者将强化房价下调的预期。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4363亿元,增幅连续8个月回落。从资金结构看,来自国内贷款、定金及预售款等增幅明显减少,而企业自筹资金比例大增,上市房企负债率也迅速提高。“2009年,资本、土地和住宅三市场互推互涨,造成房价飙升;这次调控对房企的融资渠道已经卡紧,但必须提防‘面粉’上涨提升‘面包’涨价预期。”永庆房屋公司总经理陈史翎说。

  “目前市场调整的程度,无论离调控政策本身追求的目标,还是老百姓对调控效果的预期都还有距离。”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楼市供应“结构性失衡”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有多个省区市1~7月份的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开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别地区开工率只有38%。

  防报复性上涨应否再出“政策利器”?

  眼下,楼市已迎来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往年的“金九银十”能否重现?对此,有开发商宣称:“下次开盘,至少涨10%。”一些热点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人士则表态:“我们有足够的政策‘子弹’,宁愿不要‘金九银十’,也不能让房价报复性上涨!”

  控制高价楼盘入市,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中国房价连涨几年,其间还经历了两轮严厉调控,但房价如皮球一般“越拍越高”,殷鉴不远,此轮楼市调控如何从根本上打破“屡调屡涨”怪圈?

  首先,继续从严管住“银根”。记者了解到,近期房价一度暴涨的京津冀市郊房贷政策进一步收紧,部分“虚涨”的房价随即下跌。在开发端,除对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等渠道要继续严控之外,对预售资金的监管也亟待加强。

  其次,确保“面粉”和“面包”的充足供应。9月上旬,上海市房管局下发通知,重申“3万平方米以下楼盘必须一次性上市预售”等规定。

  第三,“问责”程序必须有实质性启动。今年4月出台的“国十条”明确提出,“建立考核问责机制”。近期有关部门更已就土地闲置处置不力、保障房建设滞后等问题明确了问责的“时间表”,对此能否“动真格”?当拭目以待。

作者: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