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类贷款居高不下 银监会央行增援房地产调控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9月06日 08:59:40 星期一  来源:华夏时报

  2010年,最纠结的就是房地产企业。而比房地产企业还要纠结的,要数向房企提供资金粮食的各家银行了。

  在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下发时,很多人预期,这套结合土地、信贷、税收、保障房为一体的地产调控组合拳将是“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

  而在政策执行4个月后,上市银行、上市房地产公司亮出了一份接一份的“闪亮”业绩报表。银行对于房地

  产类贷款的居高不下、上市房企利润高增长以及现金流“不差钱”的事实,使业内人士对前期的调控作用产生怀疑。

  当然最让监管层“头疼”的还是,调控了几个月,房屋成交价格与数量还没经历下跌就已经反弹,这引发了是否应当出台更严厉新政的大讨论。

  经济学家韩志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看,如果没有新政出炉,房地产调控遭遇瓶颈”,而原因就在于无法在短期内征收物业税,也无法通过加息紧缩货币。

  新政的出台需要时间酝酿,于是现阶段监管层频频在口头上“强调”、“指出”坚持房地产调控。

  房地产类贷款居高不下

  市场总是对与房地产相关贷款政策的变动异常敏感,近期密集发布的各大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中期业绩报告,恰恰印证了房地产调控任务之“繁重”。

  自从4月中旬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以来,针对房地产调控,银监会对银行业贷款提出了一些限制性措施。但效果如何?《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虽然报告期内房地产行业贷款有所受限,但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长仍较快。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按照报告期末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数据,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农业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后四家银行的该项占比数据均超过10%,分别为13%、12.77%、12.20%、10.04%。而其余几家上市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数据则均低于10%。

  除房产开发贷表现“优异”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表现同样抢眼。根据半年报数据,兴业银行以85.96%位居榜首,中信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77%、71.2%、67.93%、62.9%。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贷款依然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在地产市场面临强力调控的大背景下,在半年报发布期间,几家大型银行均表示,未来将根据自身的资金、资产结构,有选择地审慎介入。

  有市场人士认为“房地产类贷款的居高不下,是房地产政策遭遇的强大抵抗”,如果没有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出台,所谓房地产调控会成为一场心照不宣的游戏,而房地产压力测试是游戏的组成部分。

  相比第一轮,监管部门已重新定义重度压力情景的房价下跌幅度,如果出现房价下跌30%、50%等极端情况,传导至金融系统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对外披露的部分数据显示,银行仍然对此乐观,但乐观结果可能并不能完全覆盖风险。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某国有银行的内部消息平台上,关于前期压力测试报告显示,最高可容忍的下跌程度为35%。如若房价下跌30%,房贷不良率将增加2.2%,税前利润将会下降20%。

  而股份制银行的问题或更加严峻。在7月份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上报的一份压力测试中提到,如在目前房价下降30%的情况下,该行住房贷款不良率就要从7月末的0.33%增长到1.73%,增长4倍有余。

  喊话解困调控

  其实房地产新政策实施以来,特别是新“国十条”发布以来,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降温迹象,楼市普遍陷入观望,成交量锐减,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量甚至出现高达六成的降幅。

  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许多业内人士无不担忧地表示,新政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这些新政策只是引起楼市成交量的萎缩,并未从实质上触动作为调控根本目标的高房价,相反很多城市在成交量微量下跌的同时,房价仍在逆势上涨。

  据中原地产统计的市场周报显示,8月20日至26日成交量连续第二周大幅反弹,包括京沪深等9个监测城市总成交量环比上升了17%。同时8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3%。其中,北京市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上涨20.1%,涨幅居全国之首。

  与房价逆市上涨齐头并进的是,四大巨头“招保万金”上半年业绩依旧靓丽,现金流依旧充足。

  金地集团以327.02%的净利润同比增幅成为四巨头中增长最快的公司,招商地产、保利地产、万科的业绩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别为115.71%、16.56%、11.41%。在半年报中宣布降价15%的万科,最新数据显示,其7月份销售均价同比和环比(较上月)均呈现上涨势头,分别为27%和9%。

  至此,从市场看,量在价先、量跌价跌的规律被打破。而房地产调控到现在,俨然是上演了一幕喜剧。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得出的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现有的调控措施更类似于一剂速效“止疼”药,并未触及引发房地产市场“疼痛”的“病根”。

  经济学家韩志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看,如果没有新政出炉,房地产调控遭遇瓶颈”,而原因就碍于无法在短期内征收物业税,也无法通过加息紧缩货币。

  面对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面临尴尬的事实,银监会和央行轮番喊话。

  8月31日,中国银监会官员指出,积极进行舆论引导,推动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等相关工作。此前8月2日央行强调下半年要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8月13日至21日仅8天时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地方开会时两提房地产调控、两提抑制投机炒作。其中8月17日国家发改委提醒:“各地应继续做好稳定房价工作。”

  这令不少市场敏感人士不禁猜测,监管层对于房地产调控如此密集的“再强调”,是否意味着第二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8月31日,《人民日报》罕见发表社评,就房价“理性下跌”和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调控进行评论。这可以看做高层再次释放的“第二轮调控”信号。

  时间点上相同的是,新国十条出台前,新华社密集发文,政策未动,舆论先行。“这次也不例外,预料随后将有更加重磅的政策出台。”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估计,同时解释,第一轮调控砸出的是政策底,第二轮调控将砸出市场底,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房价真正的底部。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