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楼市投资客“回潮” 九十月或现“降价潮” |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8月23日 09:37:31 星期一 来源:广州日报 |
经过四个多月的调控,部分投资者重回市场,使得广州楼市8月成交量价齐升。不过,从整个行业来看,中央频频警示给市场吃下定心丸。业内专家认为,短期政策调控铁定不会松动,而且如果房价再度出现报复性上涨,调控政策加码也将毫无疑问。 “8月份成交还不错,特别是小户型交易比较多。”中山六路附近的一家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而且该负责人还认为,从购买的户型以及数量来看,部分投资者已经重新回到市场。 记者在环市西苑附近看到,部分中介门前驻足看房者一波又一波。“这个星期我们这个小店都成交了两三套,行情比六七月份要好一些。”中原地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另外几家中介也表示,最近的看房客人明显增多,总体成交状况也渐有起色。 有数据显示,从7月下半月后,市场买家的观望情绪有所缓解,部分楼市投资客也开始重新回到市场,给原本交易低迷的市场带来一丝活力。 广州楼市近期也出现了一波“价量齐升”的反弹。根据网易房产数据中心统计,8月1日~ 16日,广州十区二县一手住宅成交面积为32.5万平方米,已达到7月份46.3万平方米的70%,成交套数为3177套,达到7月份3690套的86%,以此计算,8月份全市成交极有可能重上50万平方米水平,成交出现明显回暖。此外,同期的住宅成交均价为11102元/平方米,与7月份成交均价相比大幅反弹近8%。 政策走向 管理层频放警示信号 虽然今年“4·17”新政过去4个月,但全国主要城市房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最近中央高层频繁发出警示信号,被业界解读为楼市调控近期不太可能。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各地要继续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应,坚决抑制投机炒作行为。这是8天内,李克强两次提“从中央的表态可以看出,之前有人提出的楼市调控松动的观点不攻自破了。”广州某开发商销售总监对记者表示。 金融系统的压力测试和国土部对闲置土地处置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有媒体报道,监管机构日前向北京、上海等七城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了更为严厉的压力测试通知,要求商业银行预测最极端房价跌幅达60%。另外,国土部、住建部、银监会等多部委近期亦在打击囤地囤房方面动作频频。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考虑到宏观经济增长,房地产政策已经进退两难。“如果第四季度房价不跌反涨,调控政策也有可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码,诸如房产税这样的调控手段。” 楼价预测 九十月或现“降价潮” 管理层的表态和动作基本上再次给市场吃下定心丸,多数开发商已经表示,愿意降价促销。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继续高压下,开发商在今年的9月和10月将会大面积的开展促销活动,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降价潮”。 万科美女副总裁肖莉近日公开表示,五六月份,万科平均房价比今年前4个月下调了14%,如果考虑到高端住宅销售量减少的结构性调整,万科整体价格下调幅度在10%~12%左右。而王石最近也放言,虽然楼市观望的低谷已经过去,但是价格还有10%~15%的下降空间。华远地产任志强更是号召开发商主动降价。 因此,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就认为,无论是从二级市场土地转让的活跃程度,还是新项目售价预期,以及企业融资情况看,很多开发商都面临着资金紧缺的压力,在政策“严”字当头的环境下,价格调整已经是大势所趋。 数据说话 “刚需”买家比例下降 根据合富置业对今年2月到7月份的二手房成交统计,虽然总体成交在7月份回升,但刚性需求的首次置业者购买比例从6月份60.3%下降为7月份的55.2%,改善性买家的比例达到34.3%,是2月份以来最高的月份。值得注意的是,在严厉的调控下,短线投资者的比例连续下降,而长期投资或出租的购房比例在经过连续4个月下降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如该类买家的比例从今年2月份的12.9%,降到6月份的5.8%,而7月份有大幅回升到8.8%,环比上涨五成以上。同时,由于银行信贷的限制,这些长线投资者一次性付款比例由6月份的53.8%上升到68.9%。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投资者已开始伺机入市。 |
作者: 编辑:袁芳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