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楼市成交量回升 开发商不敢提价(图) |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8月04日 10:55:10 星期三 来源:重庆商报 |
重庆楼市成交量回升 开发商不敢提价 让一些地产中介老板意想不到的是,二手房7月份比6月份的成交量增加两成左右。现在,新楼盘开盘当天销售一半,在市场上已不鲜见。尽管市场似乎在回暖,但开发商并不敢轻易提价。同时,专家认为,只是略有回暖,未来走势并不明朗,房价调头向上动力不足。 7月二手房成交量增两成 某楼盘主管销售的王兵,最近两周终于没被老板骂了。王兵说,4月中旬开始楼市调控后,5月下旬到6月初,半个月时间内,有5天打白板,最好的一天卖了6套房。因销售业绩太差,他差点遭“炒鱿鱼”。最近两周,王兵日子明显好过些了,成交量回升,特别是上周,他每天能卖10套左右。 前几天,沙坪坝区一楼盘开盘首日,销售过半;在九龙坡区、渝北区等地,有三四个楼盘开盘时,首日成交量一般可达四成以上。这与调控初期,开盘当天“零成交”的冷清相比,市场有了明显的变化。 新房销售升温,二手房的成交量也有两成左右的回升。昨日,钢运置业二手房部总经理秦文蒸透露,与6月份相比,7月份成交量增加了两成。而这一说法也得到美联置业重庆分公司负责人缪鸿裕的认可。多家中介公司均表示,7月份成交量比6月增加了,但与调控前相比,还有差距。 开发商不敢轻易提价 一品牌开发商表示,最近成交量增加引起公司内部的激烈争论,焦点是新开的项目是否调高价格。“调高派”认为成交量增加说明市场回暖,调高价格购房者可接受。“反对派”认为,目前成交量增加持续的时间还不够,如果贸然提价,房屋卖不出去,再回调房价会十分被动。几经犹豫,最后还是决定保持现有价格。 因此,成交量上升并没推动房价走高。主城区的各个楼盘,还没有提价的消息。昨日,中原地产和中国研究同时发布了近两周主城区楼市成交数据显示,房价稳定在每平方米5000多元的水平。 川黔人爱“三北”房产 “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三北’(江北、渝北和北部新区)和南岸区。”缪鸿裕说,这几个区占了最近成交量六成以上。中国研究高级分析员郭雨明说,上周沙坪坝区大学城和滨江路上的几个新楼盘热销,拉高了该区成交量。来自四川、贵州和云南的购房者,最近特别多,他们就喜欢江北和渝北的房子。 “成交量的增加,主要还是刚性的首次置业需求。”秦文蒸说,经过3个多月的调控,抑制了几个月的购房者需要释放需求,比如说要买房结婚的,他不能再等下去了。 郭雨明则认为,一些新盘通过赠送面积、打折等优惠措施,刺激了市场的需求,让一些市场的“墙头草”开始下单。 主城区一位品牌房企负责人表示,调控近4个月了,从目前看,没有新的政策出台,房价下跌的幅度不会太大,购房者担心房价报复性反弹,决定下叉。 新闻分析 房价上涨动力不足 “只能说略有回暖,观望情绪稍微淡了些。”郭雨明说。王兵表示:“虽然每天能卖十套左右,但行情好时,每天卖二十套也不是问题。”郭雨明说,从整体成交量看,自6月下旬起,主城区房屋周成交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比5月份周成交20万平方米涨幅达50%,但比调控前40万平方米的周成交,也有10万平方米的差距。 容磁地产咨询公司总经理王雪松表示,今年上半年,主城区房屋开工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未来1到2年,市场供应量会大幅增加,房价上涨动力不足,未来房价很可能会下调。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渊认为,7月份以来,不仅是重庆成交量增加,全国各大城市也因大型房企的促销,导致成交量上升。但总体而言,市场持续回暖缺乏动力。新政迫使房价上涨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后,政策细则进一步落实,将维持前期调控力度及效果。同时,由于暂时市场供应不足,难出现大规模降价促销,各地成交将在低位波动,制约市场持续回暖。首席记者柴伟 相关新闻 全国1457宗闲置土地 八成将被收回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权威人士2日透露,国土资源部已将一份涉及全国1457宗闲置土地的统计表交予银监会,银监会将根据这份“黑名单”做一次全面的风险排查。其中80%的闲置土地可能被收回。 这份《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情况表》中,详细列出了省市、项目名称、闲置土地的受让人、合同编号、合同签订时间和约定的开竣工时间等内容。其中北京、广州、海南、江苏等地成为闲置土地“重灾区”,四地闲置土地数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70%以上闲置土地性质为住宅用地。北京闲置土地共160宗,总面积703万平方米;广州闲置土地54宗,面积近192万平方米,总出让金额约5.87亿元,住宅用地占六成。海南有77宗闲置土地,总占地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商用与住宅用地大约各占一半;江苏闲置土地48宗,浙江仅嘉兴市1宗,上海则“零”闲置。 |
作者: 编辑:袁芳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