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任志强:公平投标何以变成无奈的游戏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8月03日 10:11:02 星期二  来源:经济参考报

  媒体前几天都在狂报道华远两块地高价投标,目前中标结果已经公布,华远一个也没中标,这大概也是在我预料之中的事。其实,许多外行人并不知道标书的实际情况。

  政府似乎并不想公布评标的内幕,又在提高财政收入和防止出现天价地之间两难,于是就让市场和普通百姓永远也弄不清楚其中的原委了。

  这两个华远出了高价的地都含有一部分保障性住房,因此标书中政府明确规定:评标中是否承担或开发过保障性住房是评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占有一定比例的分数及一定比例的印象分数。这就等于为这两块地的招标设置了一道硬性的门槛,没有承担或建设过保障性住房的企业或者被挡在大门之外,或者必须用其他的条件分数来弥补这些你必然会丢掉的分数,否则你就无法在评标中获胜并中标。

  而如果没有第一次的中标、没有第一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历,那么这个企业就会永远在商品房中带有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投标中被挡在门槛之外,或者说永远都处于评标中的劣势地位。

  于是,华远决定用几个亿的高价购买一张进入商品房小区中带有配建保障性住房资格的门票,先用一次性的价格损失换取第一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经历,以便为今后的投标打下一个公平竞争的基础。这就是华远用高价投标的原因,遗憾的是这张门票太贵了。

  没干过保障房的企业就建不了保障房吗?那么历史上开发商建安居、康居类保障房的经历不算吗?什么时候政府出台过正式的文件要求开发商还必须取得一个建保障住房的资格审定呢?保障性住房的质量与设计标准会比商品房更高吗?

  最令人奇怪的是,政府为什么要专门设立这样一道门槛将更多的企业排除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大门之外呢?难道不应打开大门欢迎所有的企业参与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吗?

  所有设定的门槛都无疑是一种类似于贸易保护的非市场化工具,一定是旨在保护某些特殊的利益群体,这就像在设备采购时、贸易进出口时设置一道特殊要求的门槛,以便将更多的竞争者排除在大门之外一样,在土地的拍卖之中也在公开地用门槛来提高竞买的价格。

  如果没有这种以是否干过保障性住房要占一定分数的门槛,也许大多数企业就不会出这样的高价了;如果没有这种故意将某些企业挡在大门外的做法,也许就价高者得了;如果没有这些试图对某些利益给以保护,又哪有必要专门加这样一个特殊的限定条件呢?

  这种带有限制性条件的非自由度的招投标制度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非公开、非平等的竞争一定是个怪胎。所有设定的保护性、限制性门槛一定是对市场开放的破坏,一定是权力对市场过度干预的腐败。让表面看来公平的投标也变成了一种无奈的游戏。

  而更让人无奈的是人们只能看到公平的报标过程,却永远无法猜到标书中的门槛设定是否公平。中服地块的投标门槛在炮轰中被粉碎了,而其他投标中的地雷仍会存在。

作者:任志强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