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二手房转按揭担保费有望叫停 市民盼新政更民主 |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6月09日 11:20:37 星期三 来源:交易中心就本报 |
二手房转按揭担保费或取消《办理二手房转按揭新增担保费》追踪 交易中心就本报独家报道专门召集10多家银行开会释疑 上周本报独家报道由于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简称交易中心)执行二手房递件和入押同时进行的新规定,使不少银行担心交易风险而要求交易者进行担保,办理二手房按揭的市民因此需多支付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担保费。该报道见报后,引起多方关注。
昨日交易中心与建行、工行、农行、深发展等10多家银行召开会议,并随即独家约见本报记者,称交易中心已经向银行详细解释办证新流程不会对银行的抵押权带来风险,与会的各家银行经理也表示疑虑释除,将报上级部门尽快解决该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办理二手房转按揭的市民有望不再交这笔费用。 银行:担心合并业务后环节间有漏洞 昨日上午,刚与工行、建行、农行、交行、光大、深发展、兴业等超过十家银行高层代表开会的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副主任蒋祖生匆匆回到办公室,接受记者的专访。“会议就是为了向银行详细解释我们新办证流程,解除银行对于新流程可能带来的贷款风险的疑惑。最后各银行代表都已经表示理解,并会向上级汇报,尽量解决问题。” 据了解,银行最大的担心是即使新业务把交易递件、涂销抵押和重新抵押等业务合并,但中间可能不是无缝对接,这样可能会出现交易中心在办好了涂销抵押,登记过户又未完成时,业主如果突然终止交易,把房屋卖给别人,银行将既收不到房贷还款,又失去房屋的抵押权,会遭受严重损失。 对此,蒋祖生表示已经向银行解释清楚,上述三项业务合并办理,就只会有一个收件号,最后三项业务全部完成后才能通过收件号拿到完成的办证资料,当中三项业务都是无缝对接的,不存在前后问题,这样银行的风险比原来业务分离办理还要低。 另外,银行还担心如果二手房买卖双方突然取消交易,银行的他项权证(证明银行是抵押权人的证明)可能会被业主拿走,难以取回。蒋祖生也承诺,交易中心会把关,遇到退案情况必须买卖双方和银行三方申请才能完成退案,他项权证也将给回银行。而有银行代表疑惑市交易中心和各区交易中心工作流程是否相同,交易中心也承诺市和各区交易中心系统是统一的,执行的流程也是一样的。 交易中心:银行证明可设限制性条件 据了解,银行要求申请二手房转按揭的市民做担保的最根本原因,是交易中心要求银行出具一份“终止涂销声明”的函,即表示银行同意在不解除抵押权情况下办理转移登记。而如果业主拿到这一份函可能会涂销抵押后把房子转卖他人,将使银行遭受损失。 蒋祖生表示,已经有两家银行根据风险评定草拟了这一“终止涂销声明”的版本,尽量确保自己贷款的安全。如建设银行的版本注明上述证明“仅用于转移登记及涂销抵押与重新抵押合并办理,否则证明无效”等内容。也有银行在函中注明有效时间,超过了有效时间,函将失效,以此保障银行的贷款风险。对此,交易中心均同意银行提出的建议。蒋祖生说:“通过交易中心的承诺和解释后,各银行代表已经了解交易流程的调整并不会带来贷款风险。各银行正在草拟各自版本的‘终止涂销声明’的函,预计很快会理顺关系。” 交易中心相关办证主管沈小姐解释称,交易中心这次把交易递件与涂销抵押和再抵押三项业务合并办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办证流程,为房产证办证提速。她表示,原来办理上述业务,仅是交易递件办理转移登记就需要30个工作日,还要加上办理他项权证和归档等业务,仅是办他项权证已经需时7个工作日。而新流程执行后,市民办理二手房交易可省10多天时间,原来申请人办理上述三项业务需要到交易中心两趟,现在只需走一趟就能完成所有业务办理。 市民建议 新政策出台前应做好各方沟通 记者昨日下午从有关渠道获悉,参与会议的银行正在研究相关贷款风险,但尚未确定最终方案。而由于目前办理二手房转按揭依然需要银行提供“终止涂销声明”的函,虽然有银行已拟定出自己银行的版本,但截至发稿前尚未有银行表示愿意在不担保的情况下出具函。这意味着在各银行未发文取消担保前,二手房交易办理转按揭仍需要交贷款额1%-1.5%/月的担保费。 据悉,自二手房转按揭新规定在5月底出台后,已经有一批办理二手房转按揭的申请者交了担保费。在听说新增的担保费可能被取消的消息后,有已经交了担保费的市民感到非常不公平。罗先生说:“之前听按揭公司说以后转按揭都要交担保费,但过一段时间如果又不需要交了,那我们这拨人不是很倒霉,刚好撞在了枪口上?”他建议有关部门在出台新政策时,要提前与各方做好沟通,不要让市民因为各部门沟通出现问题,而造成额外的损失。 |
作者: 编辑:张梦婕 |
上一篇: 广州多家银行未能做到二套房认定"认房又认贷"
下一篇: 房地产:政策高压和业绩下调将是下半年的主题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