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要闻
房展会遭遇"红海" 中国住交会"三进"创新
house.hangzhou.com.cn 2009年11月05日 10:17:43 星期四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继早年发起成立"CIHAF中国住交会主流媒体联盟"的成功经验之后,"经营房地产专业圈层价值"的意识再次被中国住交会提上战略高度。

  2009年年初至今,依托行业媒体《中国房地产报》,中国住交会先后发起成立了土地、金融、房地产工程采购和市场营销等数个房地产专业联盟,为"中国房地产产业链全景展示平台"进一步夯实了人脉基础。在此过程中,一片有别于当前传统路径下房地产会展业血腥厮杀、愁云惨淡局面的"蓝海",也正徐徐展开。

  房展会遭遇"红海"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海南房地产泡沫伤痛渐消之时,以广州碧桂园和深圳万科光明城市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楼盘,催生了人们对房屋开发模式及居住品质的创新热情。彼时,深圳逐步成为全中国商品房取经、朝圣的"超级样板间"。

  1999年,尚在地产边缘地带的深圳年轻人单大伟发现,把会展经济植入房地产行业"会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于是,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72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单大伟得到建设部、科技部和中科院等多方支持,举办了有近10万观众参加的第一届中国住交会。

  以此为发端,中国房地产会展之风由南向北迅速刮起,先后催生了地交会、地博会、博鳌房地产论坛等诸多地产会展品牌以及遍布各地的春秋房展会。

  但在乱象滋生的"后房地产会展时代",人们总是不难看到类似的场景:某冠名"土地交易会"的展会上,颁发的却是楼盘的奖项,参会嘉宾无一与土地沾边;某主打"国际化"概念的房地产展会在铺天盖地的媒体轰炸后,揭幕时仅有两三家外企参会,却还都是"驻华办事处";还有同一个"论坛"品牌出了两家主办单位,并明火执仗地争凶斗狠抢地盘……不明就里、急功近利和贪大求洋的价值观与方法论通病,让一些房地产展会品牌刚过童年便走上邪路。

  凌峻地产(中国)有限公司左农曾认为,中国房地产会展业正呈现出一个盛极而衰、走下坡路的趋势。这除了与行业的过度竞争、办展方组织能力以及以调控为背景的行业大势有关外,更与大多数房地产展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创新意识有关。"如果不进行充分反思并努力改变现状,那么房地产会展业未来的发展是令人堪忧的"。

  中国住交会"三进"创新

  2005年,一本名为《蓝海战略》的书格外畅销。这一年,中国房地产业遭遇严峻的政策调控。在比往年略显冷清的第七届中国住交会上,各种温情提醒和严正忠告让单大伟开始对既有的会展形式、内容和价值进行反思。

  中国住交会的前身是楼盘交易展,当年因抓住市场空白点而大获成功。之后,根据市场变化,中国住交会果断转型为"全国性房地产专业交流会",逐渐将目光锁定在那些跨区域经营、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品牌地产企业,并据此搭建土地、金融、建筑规划与设计、广告与营销、销售代理、建材部品等房地产产业链上所有的展示、交流、交易模块。这一转型,使中国住交会脱身大众化、低端房展会,为成就其日后的"中国地产节"、"地产奥斯卡"预埋了伏笔。

  地产策划人张欣龙曾分析,中国住交会之所以足够权威,除了因为它拥有一大堆"中"字号的主办机构外,还在于它拥有一个迄今为止堪称"中国地产界利益最紧密的全国性媒体联盟"的非官方组织,这个组织"可以为所有想在CIHAF舞台上表演的人准备足够的胶卷、版面和时段,足以实现这些人一夜成名的目的。"

  但单大伟却意识到,在品牌盗用、创意窃取成风的房地产会展恶性竞争时局下,仅有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还不足以支撑"中国房地产第一展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在价值观念上创新,在高度和远见上谋得更稳固的立足。

  在《蓝海战略》一书中,有一段与单大伟心意相通的表达:"蓝海开创者根本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不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血腥般的竞争,成功逃离红海。"

  基于这一思考,单大伟对中国住交会提出了"三进"的价值创新要求,即,始终将"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建筑科技进步和中国房地产经济生态进化"作为中国住交会的发展方向和新经济增长点的挖掘角度。

  具体而言,对三个子展模块的建设加大倾斜力度,即,早于2004年即开始推出的"中国城市展"、2008年揭幕的"CIHAF中国之家"以及以地产金融创新为主题的"投资中国"。对于这三个模块,单大伟不断加大公益对商业的占比,其对产业进步社会效益的诉求,已超越商人逐利的底线。这也是为什么他说"我们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的主观原因,以及冯仑说他是"中国地产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个人之一"的客观原因。

  在单大伟看来,无论房地产展会同业竞争手段如何千姿百态、别出心裁,中国住交会始终坚持给客户提供三样东西:品牌、资源和机遇。"将这三样东西做强、做大、做实,就没有理由不让中国住交会保持住旺盛生命力。"

  今年10月28日,标有"中国土地交易促进联盟"字样的中国住交会下设机构在香港完成注册。中国住交会"营造中国房地产拿地经理人圈层聚会、搭建土地供需互动平台"的构想取得了合法认证。而这只是其"开辟房地产会展业蓝海"整体布局中的一步。此前几日,另一个房地产业内圈层--致力于营建中国建筑科技样板间的"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也正式上线。

  面对当前房地产会展业同质竞争、创新匮乏、整体价值贡献度下降的局面,以"地产行业第一盛会"洁身自好的中国住交会在谋划"价值创新"时考虑的,竟是"朋友圈子,江湖地位"这类再简单不过的常理,它希望以此营造中国房地产业互通有无、和谐共生的局面。(王玉光)

作者: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