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健康 | 女性 | 两性 | 动漫 | 结婚 | 新闻 | 论坛

中石油的“大手笔”与公众的“小嫉妒”
house.hangzhou.com.cn 2009年08月28日 16:50:04 星期五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央视等媒体近日披露了中石油在京团购大批住房的新闻,从而部分证实了从去年底开始在网上流传的一则小道消息。

  报道显示,今年3月,中石油下属的北京华油服务总公司团购了太阳星城的八幢住宅楼、两幢商用楼,外加两个地下停车场,总交易金额为20.6亿元,单价约合每平方米9000多元。而据该楼盘工作人员介绍,太阳星城要到9月份才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发售,估计到时单价在每平方米23000元左右。中石油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在黄金地段为职工购得大批住房,令许多人对中石油的职工艳羡不已,网上甚至出现了“此生争当中石油人”的帖子。

  北京华油服务总公司是中石油的后勤机构,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对媒体做了几点回应,一是称1000多套住房都是由中石油职工自己出钱团购的,中石油没有投入一分钱,“也不可能出一分钱”。此外,中石油之所以能从开发商那里拿到极低的价格,是因为“这项合作”从2005年就开始谈了,而那时该楼盘附近的价格也就在每平方米9000元左右。同时该人士表示,央企停止福利分房之后,“帮助员工解决住房问题成为公司的一项任务”。

  人们之所以关注中石油团购住房的新闻,除了羡慕嫉妒恨等人之常情之外,大概多少还有点担心国有资产的安全。前不久,中石化的陈同海被法院判处死缓,其案情就揭示出,在超大型国有垄断性企业内部,花钱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陈同海在出任中石化总经理的几年间,日均公务消费在4万元以上,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几乎是难以置信的事情。如今,中石油以20亿元的大手笔一次性购得10幢楼盘,其中是否也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呢?这恐怕是中石油方面必须以证据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华油方面虽然咬定是中石油员工自己花钱买房的,但同时也透露出,这次大宗团购是中石油与开发商之间的一项“合作”。“合作”在人们的理解里有多种方式,双方互惠互利当然是合作,通过暗中交易为少数人获取利益也是合作,那么,中石油和开发商之间的合作又是哪一种情形呢?众所周知,从几年前开始,北京的住房价格就进入了一个迅猛上升期,谁都知道北京的房价几乎没有下降的可能,开发商早在立项拿地时就能盘算出开盘价格,而太阳星城的开发商竟能以低于半价把房子整批卖给中石油,这样的魄力、这样的慷慨同样是无法想象的。两者的合作能够如此痛快又如此“愉快”,实在让人无法不心生疑窦。

  房价高企,老百姓都面临买房难的问题。而在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之后,企业除了及时足额交纳住房公积金之外,似乎无须再承担解决员工住房的责任。但在中石油的人士看来,解决员工住房仍然像过去那样是企业的“一项任务”,这样的认识,对于中石油的职工来说当然是好事,因为他们的住房问题有人操心和帮着解决。但是跳出中石油企业之外,这样的任务观念又意味着什么呢?是福利分房的余绪,还是坐享垄断红利的优越?似乎很值得推敲。

  不可否认,在现实情形下,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职工收入较高、购买力较强,他们如果是以自发的方式、通过民间行为与开发商叫价,从而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了住房,人们当然没什么话说。但这种善意的想象是需要事实做底衬的。如果中石油的大宗团购中涉及到任何私分国资、中饱私囊或幕后交易的行为,那就涉嫌违法犯罪了,那是需要国资委和司法机关介入调查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太阳星城在开盘之前把大批楼盘低价卖出,这样的交易方式是否违反规定,也需要有关部门做出解释。至少对于其他可能购买太阳星城住房的消费者来说,这其中包含了极大的不公平。他们的邻居,仅仅因为身在中石油这个幸福的帝国里,就以低于半价买到了同样品质的房子,这样的事情想一想就足够让人失落的了。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