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日从住建部获悉,北京、天津、重庆、唐山、杭州等28个城市成为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133个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为申请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额度约493亿元。据悉,除北京外,试点城市大多为二、三级城市。
房子可以买不起,但住房却不能无保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无疑大有必要。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保障房也同样概莫能外,真要加大保障房供应力度,显然离不开更大的投入,并需要更多的开源。而公积金的用途包括购买、建造、翻修自住住房,既然如此,保障房打起公积金的主意,为公积金找了个门当户对的好去处,又为保障房开了源,还真不失为一拍即合的好事儿。可以设想,有了公积金的注入,不差钱的保障房项目,当然有望进展顺利,保障力度的加强,同样也将指日可待。
应该说,保障房建设的初衷当然不乏善意,但善意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更不能成为“打劫”和“抢钱”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募集同样需要取之有道,而不能因为有了善意的初衷,便可以随便打别人的主意,甚至把手伸到别人的口袋里。
诚然,公积金的确和房子有关,而且还只能用于购房或建房,但用公积金来建保障房,显然并不能成为天经地义。尽管公积金名字里也有个“公”字,名义上也的确姓“公”,但骨子里却绝非公款。不仅如此,每一分公积金其实都早已名花有主,各有归属。既然如此,花公积金的钱,当然应该先问问主人是否乐意,并征得人家的同意才是。假如明明是“别人的钱”却毫不见外,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能做主”,这个“主人翁”意识不仅越俎代庖,更有明火执仗之嫌。
当然,对于“我的公积金会成谁的保障房”之忧,专家认为毫无必要,因为“这相当于银行贷款,并不改变公积金所有权”。不过,假如真正尊重公积金所有权的话,是不是要拿出去贷款,恐怕同样应该尊重所有权人的意见。不仅如此,既然是贷款,其实并非毫无风险,保障房的保障属性更注定了保障房项目不能以盈利为目标,那么,贷给保障房的公积金是否能获得收益,甚至能否保证本金的安全,其实都需要打上个问号。一旦出现公积金在保障房项目上的坏账,又该由谁埋单?恐怕更应首先明确责任。此外,如今不少城市的公积金本身就已资金不足,申请公积金贷款甚至还要排队等候,当本就捉襟见肘的公积金又要被用于保障房建设,公积金的本职岂不要更加千疮百孔?即便所有权未变,公积金如此不务正业,恐怕恰恰暴露出所有权的失位。
基于上述视点,建保障房当然没错,但保障房建设其实更应由国家财政承担,而不能随便就打起公积金的主意。即便真的国家财政有困难,公积金建保障房也不能只是“不改变所有权”就可以用于贷款,这里面的收益如何分配?风险谁来承担?与公积金本业发生冲突又该孰先孰后?显然都应该对所有权人有个清晰的交代。否则的话,假如保障房建设的责任全被推给公积金,由此而导致的责任错位与风险失控,倒是值得警惕。 |
作者:武洁 编辑:张梦婕 |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