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下杭州楼市众生相:买与不买都是煎熬 |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1月05日 10:44:03 星期二 来源:市场导报 |
"面粉都这么贵了,再出炉的面包能不贵么?" 人物档案:黄英,女,28岁,杭州某杂志社编辑 2003年从杭州某高校毕业后,临安人黄英就留在了这个都市。虽然和相恋多年的男友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结婚离不开买房,而这个城市除了充满机遇,也充斥着令人望而却步的高房价。 2009年初是个买房的好时机。全球经济危机还看不到复苏的迹象,开发商们本着"现金为王"的策略,楼盘打折幅度不小。可俗话说,"买涨不买跌",房价要是像亚洲金融危机那样下跌一半呢?黄英和男友一合计,选择了观望。 可两人还没回过神来,楼市却从5月份开始一路高歌、涨势凶猛,报纸上楼盘的打折广告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地王"报道。7月23日,一宗杭州钱江新城的宅地,拍出了每平方米2万元的楼面价。面粉都这么贵了,再出炉的面包能不贵吗?黄英痛下决心,"坚决买房。" 在多次比较之后,小两口看中了位于钱江新城附近的一大型楼盘。好不容易拿到号子之后,黄英和男朋友终于等来了正式开盘的日子。排了6个小时的队后,两人幸运地抢到了一套位于4楼的房子,尽管开盘价比原先预估的提高了整整1000元。 但没过多久,黄英就陷入了苦恼中。房子的首付款,是早就找双方父母筹好的。按照总价100万元、首付三成计算,就是30万元。"签了预售合同之后,就成房奴了。每个月还款4000多元,要还20年。"黄英牵了牵嘴角,想笑,可挤出来的笑容连自己都觉得有些酸涩。 "改善居住的梦想原本触手可及,如今却越来越遥远" 在父母单位一套40平方米的旧房里"蜗居"多年的杭州人方腾飞2009年上半年还是买得起房的,"2009年头和年尾,杭州每平方米房价上涨了7000多元,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三成首付年头和年尾就相差了十五六万元,这相当于我和妻子全年的收入。"方腾飞说,改善居住的梦想原本触手可及,如今却越来越遥远。 2009年5月份,杭州房价开始猛涨起来的时候,方腾飞在离市中心稍远的拱墅区登云路物色到一处满意的楼盘,当时该楼盘每平方米均价已经涨到1.35万元,方腾飞家里的存款正好够得上这套房子的首付。但他妻子担心,首付后家底就被掏空了,还有剩下的房款要向银行按揭贷款,按照贷款期限20年算,每个月至少要还贷3000多元。现在,两人每月的工资总和6000多元,买房后意味着一半以上要用来还贷,而孩子很快要入学,余下的部分根本不够家里的日常开销。于是,买房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现在,将近一年过去,杭州房价也在方腾飞一家的争论中飞涨,"到去年年底,我看中的两个楼盘房子全售罄了,而且就算还有,以目前的价格我也根本买不起了。"他无奈地说。 "做了'房奴',几乎没有享受到房子带来的乐趣" 人物档案:张翔,男,30岁,杭州某保险公司经纪人 现在回想起来,张翔已经说不清楚买房是苦还是乐。 去年,张翔买了一套位于杭州城东的二手房,三楼,两室一厅。首付18万元,此外,每个月需向银行支付3500元按揭款。他和妻子两人的月收入合起来4000多元,付完房贷,两人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每天起早贪黑,6点半起床赶公交车,早餐只吃两个包子,牛奶也不敢喝。在单位吃饭,同事们都点10元以上的套餐,而我每次都是到兰州拉面馆吃5元的蛋炒饭。"在张翔的印象里,没买房以前两人一般在外面餐厅吃晚饭,而现在,夫妻俩都到小区旁的菜市场买菜自己做饭,因为"这样可以省下很多钱"。同样为了省钱,张翔还把抽了多年的烟给戒了,并且"不敢买新衣服,不看电影,不买零食,不外出旅游,每月靠着500多元钱过日子"。 这些之外,打击最大的还是房子本身。由于经济问题,房子当时没有装修,看上去有点旧。房子靠马路,加上位于城东,即使到了晚上噪声还很大,吵得张翔睡不着觉。不仅如此,小区周边也是乱糟糟的,治安状况让人担心。 "虽然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每天早出晚归,难得在家清闲。"张翔说,"做了'房奴',几乎没有享受到房子带来的乐趣。" "希望未来赚钱的速度,可以超得过房价上涨的速度" 人物档案:许军,男,32岁,杭州某器材销售店合伙人 许军之前在一家网站工作,后来机缘巧合,有一家器材公司想转让,于是好友找他,准备合伙兑下这个店。刚刚接手生意时,店里的资金压力非常大。作为老板,许军和合伙人每个月都象征性地只拿2000元的工资。 "这点钱,别说供房,就是租房压力都比较大。"许军说,自己结婚以来,一直住在公司租的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其中一个房间放器材,另一个房间住人。 去年下半年,考虑到未来孩子上学的问题,许军想在市区买套房。身在江西老家的父母趁楼价高涨将一套闲置的一房一厅房子卖了,夫妻俩再把这些年的积蓄拿出来,终于凑够了20万元。结果几个楼盘走下来,许军发现楼价每平方米都在1.5万元以上,他手上这20万元,连付个首期都不够。 于是他决定降低标准,去看一些楼龄较长的二手房,希望可以找到1万元以下的房子。然而,兴冲冲去了中介后,结果却大失所望。一个中介就很明确地告诉他,杭州市区几乎不可能有这样价位的房子。 "看完房之后,我们的心凉了一大截。"许军说,"看来公司的'仓库'还得继续住下去,只能希望未来赚钱的速度,可以超得过房价上涨的速度。" 面对高房价,"幸福感"也沉重 2009年12月26日,"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西安揭晓,杭州、成都、宁波等十大城市入选。其中,杭州连续多届名列第一。 不难发现,从单项指标评价上看,杭州并不算是大陆最具魅力、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其之所以能多次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无疑得益于一些综合的指标评价。然而,就在评比结果新鲜出炉之际,立即有诸多网友认为,评比指标中的"房价"一项让杭州的"最幸福"打了折。 此前,在一项房地产专业机构近期组织的调查中,有7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杭州的房价"相当高"。而在本报所做的小范围调查中,也有接近8成的人认为幸福与房子密切相关。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幸福的家庭至少该有一套房。但现实中不断飙升的房价也让人发现,不仅没房一族感到没有幸福感,即使有了房子幸福感也很少,因为很多人的一套房子都是以生活品质严重降低甚至清空三代人的积蓄为代价的。 诚然,对一个城市的评价,以人的幸福感作为标尺明显优于其他的指标,但幸福感,既可以量之以一套复杂的指标体系,也可以还原为民众日常生活的细微感受。以此衡量,也许目光还应更多地投向那些城市中尚待"被温暖"的人们:勤劳却生存艰难的农民工、寒窗苦读却就业无路的大学毕业生们以及高房价下"蜗居"的人们……幸福感,确认的是已经拥有,追寻的是渴望拥有,依托的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而信心和希望,只能源自人们的内心。 |
作者:夏燕 编辑:袁芳 |
上一篇: 评论:安置房应尽快从混乱回归秩序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