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本埠要闻
经适房新政,光是“放宽条件”远不够
house.hangzhou.com.cn 2009年12月21日 09:10:47 星期一  来源:今日早报

    12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建设会议在北京召开。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会上表示:经济适用房面向范围将从低收入者提升为中低收入者;严格监督地方政府加快清理各种房地产优惠政策。这一被众多有识之士解读为经适房“放宽条件”的举措,也因为其潜在地包含着可能令更多人受惠而给了民众一个“甜蜜的馅饼”。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当下,这样的解读当然能够赢得一片掌声。只是,光是“面向范围将从低收入者提升为中低收入者”,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在高房价的衬托之下,对许多人而言,能够享受到经适房,无异于喜中彩票。然而,一方面资源稀少,一方面却欲求众多,这种强烈的反差,也使经适房成了众人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们见证过“开着宝马争购经适房”,见证过领导干部住着豪华的经适房,也见证过一些地方甚至成片成片地为一些特殊团体打造“经适房”;善良的民众领略过经适房“四连号”、“六连号”甚至“十连号”的摇号奇迹,领略过“买了商品房,成功申请了保障房,同时也成功申购了经适房”的无限风光;而那些申购了经适房却用来出租牟利的种种现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非鲜见……等等,这些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切实解决。

    我们当然不怀疑经适房的良好政策效应,毕竟,在高房价困扰着许多人的时候,经适房无疑是给了他们许多期待。可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经适房承担了太多的政策期待,以至其良好效应往往得不到真实展现,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每每民众对高房价颇有微词的时候,有关部门都会释放出“经适房”的气球。或是将增加投入,或是将扩大供给,或是将调整面积,或是将增加数量……这些举措往往一方面可以暂时止住民众对房价的诸多怨言,一方面又等于是将一根“无形大棒”向着房产商高高举起。现在,住建部“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放宽”的举措,显然是这种政策思路的延续。

    以这种思路来推行经适房政策,显然只会是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阳奉阴违”地执行,甚至会被一些地方政府机构利用来为一些阶层谋利。因为,其推行是抱着“调控房价”的政策基调,而调控房价对于许多地方政府和机构而言,等于是“虎口夺食”。如果不是对本地方、本部门甚至本领导有利可图,又有谁乐意去以此种方式“自断财路”?而许多房产商也不大乐意承建经适房项目,个中原因,相信住建部的官员比多数民众更能了解透彻。

    如果不能尽可能地剔除其“调控房价”的重任,如果不能将种种监督机制加以明确和完善,如果不能在供给充分的条件下“面向中低收入者”,那经济适用房将永远摆脱不了为民众诟病的嫌疑。要知道,经济适用房既不是高房价的成因,当然也不是化解房价虚火的灵丹。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将经济适用房面向的范围扩展为“中低收入者”之后,或许更加为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在供给得不到有效增加的同时,恐怕也难以令那些真正的低收入者入住其中。

作者: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