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杭州教育圈内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民办学校转公”了。不少坊间传闻、公开消息的透露,都让这个话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
在浙江政务网上,最近关于这个话题的咨询也在增多。上周,就有两则关于未来科技城蔚澜学校和采荷实验学校的民转公问题,并且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
在这两则回复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信息。
一则是11月30日的提问“未来科技城蔚澜学校民转公”:政府在2021年7月就下发关于国有学校民办转公的通知,通知里面强调要2年内完成转公。科技城蔚澜学校属于国有私办的学校,在国家政策内应该尽快转公,为什么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蔚澜转公的文件细则出来?未来科技城蔚澜学校什么时候转公?
余杭区教育局答复:根据国家相关文件以及省市相关会议的要求,余杭区已经把相关学校的具体信息上报至上级部门,关于此类学校后期的处理与转型,等待上级部门的进一步通知。
另一则是12月2日的提问,问艮北的采荷实验初中近期开展的招聘中,被聘用的人员均列入事业编制,这所学校是否确认转为公办学校?
上城区教育局答复:该校预计2022年交付开办,新建学校的办学模式、学区调整等问题,需待学校建成交付当年再行确定。
民转公消息疯传 不少家长想买学区房
虽然目前公开信息的回复都尚不明朗,但近期民办学校转公的消息疯传,已经撩动了很多家长的心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这些学校周边的房子也经历了一轮波动。
记者的一位朋友,孩子才两岁半,为了学区房的事,已经奔波了大半年,甚至去某中介公司兼职了三个月,目的就是为了“灵灵世面”。
最开始,他也想趁着民转公的热潮,买一套未来的学区房,为此他去看了西湖区、上城区等多个城区知名民办学校附近的房源。不过一圈看下来,很多房东也在持观望态度,等着消息坐实,卖个好价钱。“加上政策未定,存在一定的风险,万一买了房但没有被划进学区,那就亏大了。”保险起见,最终他购买了一套老牌公办学校的学区房。
不少投资客、购房者信心满满准备入局,而另一边,手握“准学区房”的房东们,似乎也非常期待自家的房子能因学区再镀一层金。
家住上城区的李女士(化名),手上有两套房子待售,因为与某知名民办小学只隔着一条马路,因此她格外关注这所小学的“转公”进程。
“前两天,我一个朋友来问我,这个小学是不是要转公了,她说听到了一些风声,好像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李女士说,听到消息后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欢喜的,很期待学校能转公,“我们是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房龄比较老旧,单价一直上不去,如果能靠这波学区房的热度抬一抬价格,我就打算出手置换了。”
民办学校为什么要转公?
为什么最近的消息,都让人感觉民转公已经是箭在弦上?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民办学校为什么要转公?
这就要说到今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成为家长们热议的焦点。
文件指出,近年来,公办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统称“公参民”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方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公参民”办学模式也诱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对“公参民”学校进行专项规范——
1.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
2.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但对使用公办校名和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公办学校逐步退出。
3.对于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民办学校,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视情转为公办或终止办学。
4.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或转为公办学校,或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5.不再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方式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6.地方政府和公办学校不得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派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已经派出的,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引导退出。
7.严格规范招生,公办学校不得以民办的名义开展选拔招生或考试招生,也不得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
8.各地要在2021年8月底前完成专项摸底排查,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理顺机制体制,实现平稳过渡。
这么看来,按照文件进度,目前各地已经基本完成了摸底排查。接下来,会力争用2年时间进行治理,实现平稳过渡。
今年9月,关于浙江“公参民”有一则消息,有位温州家长在政务网上询问,温州何时出台限制民办义务教育的政策。温州市教育局做出明确回复:浙江省教育厅已形成落实中央《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的初步方案内容,正式文件下一步会印发。温州会根据省厅的文件要求再细化落实。由于义务教育实行“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县(市、区)也会制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案。
当时,浙江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方案文件发布还需要一段时间。
“民转公”会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杭州民转公的进程已经进行到哪里?我们采访了几位圈内的校长。
一位民办学校校长说,目前还没有收到学校要转公的消息,如果有一天收到确切通知,学校也会按照要求适时调整。
采访中,有校长提道:“家长不要盲目听信传闻,在政策未落地之前,盲目购买所谓的未来‘学区房’,都是有风险的。比如其他城市就有尝试多校划片、大区招生。”
一位民办学校的管理层说,无论是民办转公办,还是“双减”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社会的教育浮躁和焦虑问题,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很长一段时间来,关于教育,我们的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处于焦虑之中,且逐渐蔓延到低龄的孩子。从高考到中考,再到小升初、幼升小,焦虑不断向下。孩子都被分数捆绑,参加培训的人多了,出去游玩、阅读、锻炼的人就少了,这个趋势必然要扭转。”
“归根结底,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相比学区房,家长更要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别,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说句实际的话,现在国有民办学校如何改制,是一刀切还是部分保留,怎样做平衡,一切都悬而未决。且民办学校转公后,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还能与原先一致吗?这里也需要打个问号。”另一位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