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江干区笕桥街道154户居民准备启动回迁选房,安置房就位于黎明社区,一共有10幢680套。这只是黎明一期安置房,其二期也准备开工,同样是位于黎明社区,住宅总户数1042户,机动车位1356个,项目总投资7.1亿元,计划于2021年12月竣工。
撤村建居,推进全区城市化,一直是江干城建的主旋律。自2016年11月江干区城改办组建,全面拉开全区城中村改造的大幕。
2018年开工黎明、牛田等安置房项目13个、149万平方米,竣工三堡、红五月等安置房项目7个、86万平方米,开竣工总量创历史新高。2019年开工常青夕照、景芳等项目9个、117.6万平方米,竣工新塘、黎明等项目4个、31.8万平方米。今年更是坚持“应开尽开”原则,有10个安置房项目共计64.5万平方米全面开工,全年开工面积共计132万平方米。
全面开工的背后,是江干区通过“模拟审批、最多跑一次”等多措并举,合力助推安置房建设工作。
特别是,机制再升级,实现施工图审查和施工招标无缝衔接;流程再优化,在规划及选址基本明确的前提下,模拟审批结果为招标提供参考,提前办理相关招标手续并组织招标,实现设计招标提前3个月,施工招标提前2个月;环节再精简,简化立项手续,减少前置审核,合并施工招标程序,实现资格预审文件与招标文件一并发布,资格预审与投标准备期并联开展,节省15天时间。
江干的安置房建设,不仅抓速度,更在设计上体现以人为本。比如在牛田、蚕桑安置房项目中,以生态节能环保和因地制宜为原则,以智能管理、主楼单体预制率均达到20%、装配率50%以上等为目标,进行装配式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注重BIM(建筑信息建模)深化设计。
换句话说,项目在完成施工图设计后,根据施工图的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和报告编制,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专门负责人依据BIM模型对碰撞问题进行分析、梳理、确定修正方案,进而开展模型调整和管线综合工作,完成优化设计。未来,江干要紧紧对标“重要窗口”标准,以奋发的状态、实干的常态、标杆的姿态,担当作为、全力以赴,真正实现安置房建设提质增效,让老百姓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