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昨天,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发布《杭州市城市低收入群体增收实施意见》,在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加大教育扶持力度、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并通过医疗救助、实物配租等举措释放最大“红利”,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探索多维立体扶贫的杭州新模式。
城市低收入群体,为各区、县(市)城市低保(含支出型贫困家庭)、低保边缘对象(家庭)、特困人员、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对象。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低保家庭共7.68万户10.27万人,其中城市1.59万户2万人,人数占19.5%;低保边缘家庭2.1万户4.35万人,其中城市0.31万户0.56万人,人数占12.9%,特困人员3060人,其中城市168人,人数占5.5%。
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各部门的共同目标,本次政策亮点纷呈,措施精准给力。
首先,覆盖对象有新突破,实现“精准增收”。以前部分政策只覆盖低收入农户,今后拓展到城市低收入群体。如市民政局提出的“对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或低保边缘标准的对象,给予一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或低边范围”;市教育局提出的“在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城市低收入群体资助爱心营养餐,住校生资助生活补贴,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实施奖学金、助学金等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等,将政策覆盖至城乡低收入群体。
其次,整合政策有新内涵,实现“协同增收”。各部门对分散现行相关政策和做法进行整合,结合困难程度(特困人员、低保家庭、低边家庭)进行分类救助。如市住保房管局提出的低保家庭、低边家庭相应给予实物配租、货币补贴、租金减免三种形式保障;市医疗保障局提出的对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家庭、低边家庭的住院合规费用分别按全额、70%、60%进行救助;市总工会提出的从助学、助能、助志、助业等各方面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缓解和摆脱生活困境,做细做实“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帮扶救助项目;市人力社保局提出的“支持城市低收入群体中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等,进一步丰富了政策内容、项目。
最后,投入保障有新举措,实现“服务增收”。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提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从资金投入、经办能力、购买服务等方面来加强城市低收入群体增收措施。如“可将民生保障中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委托社会力量承办,所需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等,市、区、镇街各级均加大了保障力度。据悉,该实施意见将于11月12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