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楼市新闻 > 国内外要闻
“多代同楼”的养老服务模式,你接受吗?
house.hangzhou.com.cn  发布时间:2020-07-07 10:07:00   

制图 焦俊

周六早上10点,在滨江区阳光家园养老院的西门口,进进出出的车子络绎不绝,保安说,每个周末,养老院都会迎来一波子女探望父母的小高峰。

虽然这天自己的孩子没来探望,可84岁的顾美英也没落单。一早她就跟29岁的祝悦鹏约好,观看阳光家园的职工乒乓球赛,还打算等比赛分出胜负后,请冠亚军传授经验。

小祝是滨江区滨文苑幼儿园的老师,去年年底,他和几位老师、医生还有民警住进了养老院。阳光家园只收取小祝他们每月300元的房租,小祝他们与老人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成为聊天的伙伴、运动的球友,为老人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社会生活关系圈。

据悉,这也是滨江区民政局正在探索的创新养老服务改革——“多代同楼”。

构建“跨代社交” 体验双向“被需要”

在住了30多年的临安老家里,一张木板拼成的乒乓球桌,记录了顾美英一大家子的欢乐时光。

“一到过年,儿孙回来后,我们就会搞个家庭乒乓球比赛,每人拿出10元钱,给冠军凑奖品!”顾奶奶说,“那时候,总是我赢!”

随着过年回家的家族成员越来越多,老两口也从父母、爷爷奶奶变成了太公太婆。儿女实在不放心,顾奶奶老两口就随着在滨江工作的女儿女婿做起了“老漂族”。

“一开始,我俩还能帮儿女管管小孩,一起打打球什么的,五六年前,老伴得了‘小中风’,当时大小便都得人照顾,我们就想着,还是得到养老院。”顾奶奶说,一来,帮上班的儿女减轻负担;二来,阳光家园里有医院,老两口也方便照应。

住在养老院什么都好,每周有两场电影,书法班、台球室和各类活动都有,但朝夕相处的都是老年朋友,700多位老人共同的生活空间,无形中变成了一座远离社会的“孤岛”。

“老年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照顾,同样需要融入社会生活,需要不同代际的社交,以及‘被需要’。”滨江区民政局副局长蒋滢说,老年人对多样化的优质的养老服务有需求,滨江区也希望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跨代人群一起居住生活、互帮互助的生态。

蒋滢介绍,简单地说,“多代同楼”不是年轻人为老年人送志愿服务,也不是单向帮扶,而是通过丰富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同体验的社交场景,让老人重燃生活热情,主动参与生活、融入社交圈,建立新的邻里关系。

撤村建居的当地老人、跟着儿女到滨江的“老漂族”、退役军人、退休教师……民政局选取了不同类型的老年人作为对象,梳理了7张清单,为老人们进行生活习惯和性格画像。再从滨江区教育局、社发局和公安局等部门,筛选了主动报名的教师、社区医生和民警,与老人进行配对,从源头上规避了选择年轻人带来的风险,也为新滨江人减轻了生活负担。

黄清怡就是经过层层筛选住进阳光家园的年轻人,22岁的她,大学读的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端午节小长假最后一天的联欢会上,小黄跟赵水娟奶奶交上了朋友。

今年过年,赵奶奶跟女儿一家子去新加坡度假,结果就赶上了疫情,在新加坡的日子哪也去不了,“疫情暴发的消息,愁得我整夜睡不好觉!女儿让我宽宽心,可我也没办法!”赵奶奶焦虑的不只是这些,“我身体一直也不好,在国外更怕给女儿添麻烦。”

阳光家园开放后,赵奶奶的情况也没有好转,话不多说,精神恹恹的,每天都关在房间里。结对那天,小黄走进了赵奶奶的房间,请赵奶奶教她做香包,一个年轻女孩的“被需要”,让奶奶慢慢恢复了精神。

“奶奶,我们一起吃饭去!”“奶奶,我们去散散步吧!”……短短一周,简单的陪伴让赵奶奶有了精气神,也让儿女放下了心。现在,赵奶奶喜欢牵着小黄的手,还为小黄在房间里准备了一只专门的小板凳,“这是她的专座,我喜欢跟她聊天!”

“跟年轻人在一块儿,感觉自己也年轻起来了!”顾美英奶奶如是感慨,现在,白天去病房看老伴,晚上6点半,等着跟小祝切磋一局,已经成为常态,两个人还约好,小祝下次跟顾奶奶学着打桥牌。

原居安养 还要破解哪些谜题?

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消息,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7亿人。

这意味着,养老服务是个全员参与的工程,而这个庞大的群体体量,也倒逼着“原居安养”、养老多元化发展,将成为养老服务改革的发力方向。

那么,滨江区下沉至社区的“多代同楼”养老服务体系将如何构建?

空间改造先行。据蒋滢介绍,“目前,滨江有两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按照‘多代同楼’的养老服务改革要求,进行改造。”

以西兴街道迎春聚焦养老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共有三层,为共联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后,该中心的居家养老陪伴场景将更加多元,形成老、幼、青可以共同活动的空间。

杭州市爱来家社区事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来周芳对正在探索中的社区“多代同楼”项目进行了简单描述——

一楼,将是居家养老的服务场景,二楼将打造成集托幼空间和各类老年活动空间为一体的融合空间,三层则是为社区年轻人提供的健身房等活动空间。“这样一来,帮子女带小孩的老人,不但可以享受养老服务,还可以实现托幼两不误。”而通过物理空间的集成,老、青、幼的接触也将会越来越多,逐步构建为新的社交场景。

理念落地、空间集成外,滨江街社“多代同楼”更注重在养老服务上做文章。

阳光家园以每月300元的低价房租为年轻人提供生活空间,那么,在街道、社区将如何推动年轻人与老年人实现资源互换、互助共享?

“推动街社‘多代同楼’,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家机构的事,需要多方合力,资源整合。”来周芳说,就拿年轻人喜欢去的健身房来说,社区和健身房的运营主体可以打通资源,以年轻人参与助老服务的形式,来减免健身房使用费用。

“当然,这种资源的整合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商品房住宅小区,打通物业、业委会和社区的资源,提供助老服务,也可以通过提供停车、物业管理的便利来置换。

而从更大层面的资源整合来说,区内的高新企业可以为养老服务技术赋能,而滨江也可以为高新企业的智慧助老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更多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据蒋滢介绍,滨江区民政局将以原居安养为导向,通过做好做实“多代同楼”养老服务改革,创新理念和机制,实现老年人与社会、家人的融合,高新产业与养老服务的融合,新滨江人与城市的融合。

目前,街道、社区“多代同楼”仍在探索中,预计本月底,将能够实现部分场景落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编辑: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