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已久的某个小区,突然有一天中介朋友圈晒出一张“成交截图”,上面的价格是否颠覆了你的认知?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截图上的成交价格,有的明显偏高,有的明显偏低,以至于很多人不由心生疑惑,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小区吗?
中介主动晒出这些明显偏离市场行情的成交价,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现实的利益驱动。比如,故意把房价拉高,刺激购房者下单;故意把房价踩低,诱导房东下调价格预期。
中介为何敢于把注过水的成交价在朋友圈公开晒出来?说白了就是钻了“死无对证”的空子。众所周知,买卖双方出于避税的目的,会把网签价格做低。也就是说,即便网签系统查不到截图成交价,对方也可以宣称这是比网签价更为真实的成交价。
正因为如此,对于中介的截图成交价一定要客观看待。虽然少数房源存在价格做低的可能,但不管怎么说网签价格仍然是一个小区二手房价的权威参照。如果中介晒出的成交价偏离网签价20%以上,就要打上一个问号。
网签价之外,还有一个公开的价格参照,那就是法拍成交价。比如阿里法拍,一套房子的户型面积、楼层、装修等信息公开透明,最终成交价也会公开。考虑到法拍房的特殊性(买方不用承担个税及增值税,无中介费),在法拍成交价的基础上略微上浮5%,大概可以视为该小区真实的成交价。
当然,把法拍成交价作为房价参考依据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各类商拍误导。同样是在阿里平台上进行拍卖,商拍是由一些商业拍卖机构主导,房源也非被法院司法查封的房产。为了尽可能拍出高价,商拍不排除“自导自演”的可能,所谓成交价是被认为抬高了。对于这样的成交价,显然得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