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又拿出来拍卖了!”这是杭州城东居民对港龙城的最新评价。
5月12日上午10点,阿里资产拍卖平台将第三次挂出港龙城1区1002室等商业不动产,评估价5.5422亿元,起拍价3.88亿元。
这座距离杭州东站仅800米、坐拥双地铁的“黄金商业体”,自2013年拿地至今,经历了停工、烂尾、两次法拍撤回、王府井合作告吹等魔幻剧情,最终在2023年年初勉强开业,如今因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再度沦为法拍标的。
有意思的是,同一标的物,相较于前两次拍卖(原定拍卖时间分别是2020年10月和2021年5月),此次即将开拍的港龙城评估价,较4年前的6.5012亿元“缩水”了近1个亿。
从6.5亿到5.54亿元
三次法拍身价连跌
“第一次看到它上法拍时,我儿子还在上小学,现在他都快中考了。”家住明月桥路附近的市民陈先生苦笑道。港龙城的法拍史堪称一部“撤回连续剧”:
2020年10月:首次以6.5012亿元评估价上架,结果“首秀”还没开始,就因“申请执行人及其他执行债权人撤回执行申请”的原因临拍前撤下;
2021年5月:二次挂牌4.5509亿元起拍,又因“被执行人公司进入破产程序”被紧急叫停;
如今,2025年5月12日:第三次评估价已缩水至5.5422亿元,起拍价在这个基础上打了个7折,仅3.88亿元,比首次起拍价跌了6700多万元。
“这价格看着是‘骨折’,但谁敢接盘?”一位商业地产从业者透露,标的物包含1-2层约2万平方米的商铺,西区虽已开业却以餐饮、教培为主,“东区超市孤零零的,还有美发店,其他全空置,租金回报率怕是堪忧。”。
十多年魔幻漂流
从高端商业综合体愿景到茂盛的菜地
“当年宣传册上印着双巨幕影院和米其林餐厅,现在三楼招商图还是2015年的!”港龙城附近业主王女士摇摇头说。
时间倒回2013年5月,港龙控股以6501元/平方米的“白菜价”拿下彭埠单元地块,宣称要打造“城东夜经济地标”。然而2015年项目彻底停摆。
最荒诞的一幕发生在2020年。当时在港龙城沿街的花坛里,要么长满了野草,要么是茂盛的蔬菜,有番茄、茄子和丝瓜。显然,是有人看到花坛闲置在那里,忍不住打起了主意。而这曾被网友戏称为“都市田园风”。“我们拍过短视频,点赞好几万呢!”95后租客小林调侃。
即便2023年开业后,定位混乱依旧难解。“带孩子上完钢琴课,想找家像样的餐厅,结果只有超市熟食区。”全职妈妈赵女士的吐槽,道出了业态的尴尬——黄金楼层充斥着教培机构,餐饮区也不尽如人意,与当初“高端购物中心”的蓝图相去甚远。
黄金地段为何成“烫手山芋”?
附近居民:缺的是运营,不是流量
“论地段,港龙城真是老天赏饭吃。”城东新城板块资深房产中介吴经理指着门店墙上的地图:1号线与4号线彭埠站上盖,杭州东站直线800米,周边三花国际、杭州之翼等竞品日均客流都破万,“但它自己日均不到5000人,第一年出租率才30%左右。”
再来看看港龙城周边小区,如万科中央公园、新中宇维萨、都会森林、首开东城金茂府等,住宅二手房挂牌价在5-7万元/平方米,居住人群消费层次普遍较高。
问题究竟出在哪?
“我们不需要第二个超市或培训班,缺的是能遛娃、聚餐,能一条龙搞定生活需求的品质商业。”周边居民李阿姨的呼声直指运营团队对需求的误判。“我觉得港龙城的招商和运营是败笔,把一手好牌打烂。”另外一位85后业主认为,更深层的矛盾,是商业地产从“地段为王”到“运营制胜”的转型阵痛。“类似的例子不是没有,比如现在九堡的国芳天街,由擅长商业运营的龙湖接手后,命运完全转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港龙城这个项目比较特殊,实际上它是个经营不善的项目,其现状吸附力不强,或弱于预期。同时,这个项目经营混乱,内部包括股权等都比较复杂,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个项目从拍地至今的十多年里,“摆烂”印象成了大家对它的惯性印象,口碑要重塑需要下硬功夫。最后,需要引入更多年轻的消费人群、居住人群,对这类商业地产要做重新评估。
5月的拍卖锤即将落下,时隔四年再登法拍台,“命途多舛”的港龙城这次能成交吗?无论结果如何,港龙城的十年魔幻史都已给行业敲响警钟:如今躺在黄金地段上“割韭菜”的时代,终究一去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