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业界观点
叶檀:中产收入阶层在隐性通胀压力下走向贫困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9月10日 17:37:18 星期五  来源:新华网

  “有越来越多的人抛弃艰难的实业,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投资市场。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阶段,如此激励机制是不可思议的。”--叶檀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7月25日,大蒜价格已突破前期高点,累计涨幅达24.8%,至每斤7.19元,已高于5月上旬的波峰价格。牛羊肉、食用油、成品粮价格微幅波动,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大蒜只是一个缩影,多数居民不得不面对高涨的房价与房租,节节上升的教育费用,以及隔三差五上涨的水果、蔬菜等。

  在货币高涨的时代,如果你不是投资家,很有可能从中产收入阶层滑向贫困阶层。如果你是个勤劳的工薪阶层,没有从事投资,那么你的生活水准必然出现大幅下降;如果你是个善于观察风向的投资者,那么你有可能成为先富一族。

  引用一些数据,可以证明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与资产价格的提升。

  以1978年为基准,当时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1.25元,年平均工资为615元,如果家庭某个成员达到这个职工工资水平,可以养活一个家庭。而2009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900元,2008年北京市职工平均月工资是3726元,这分别是51.25元的17.6倍和72.7倍。如果以3000元来衡量在北京51.25元的购买力水平,则是58倍。而中国的CPI累计仅为5.7倍,如果你的月薪增长5.7倍,达到每月292.125元,你不仅养不活家人,也养不活自己,这时候你就是工资不到最低保障线的赤贫阶层。

  要从中产收入阶层成为穷人非常容易,只要家中有人得重病,或者企业破产倒闭,或者你什么也不想,只是循规蹈矩在工厂做工领取工资,生活水准就会步步降低。

  成为投资者幸运得多。广为流传的就是万科超级散户刘元生的故事。1991年1月29日,万科A(000002)以14.58元的价格挂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深市最早期的“老八股”之一。17年过去了,如今万科A复权股价已高达千元,而刘元生以400万元的投资,万科股价最高时成为33亿元富翁。这是中国资本时代的第一批投资者,有幸跟随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以房地产为资金主轴的时代变化。如果你是个炒房者,那么在2003年到现在,运用金融杠杆大胆炒作,获得5倍以上的投资收入非常轻松。

  如此鲜明的对比说明中国进入了资本时代,以投资为致富之源,而长时间不征收资本利得税的结果是,鼓励了幸运的或者有背景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大规模套现。通过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财富转移,幸运的投资者与有背景者得利,而从事实业的人与中产工薪阶层失去甚多。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收入失衡。

  有越来越多的人抛弃艰难的实业,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投资市场。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阶段,如此激励机制是不可思议的,也是短视的。事实上,大部分人没有刘元生这般幸运,也没有拥有上市公司原始股的资力与权力。

  大多数时候,中国通胀压力是隐性的,CPI无法准确地反映购买力急速下降的趋势。货币购买力下降从如下几个数字可以清晰得见:2009年底,中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狭义货币供应量M1从1978年的212.03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22万亿元,达到1037倍。大幅高出同期GDP和物价CPI增长之和。2009年,中国广义货币M2比GDP,在2009年年底达到创纪录的180%左右,这个数据远远超过美国的65%以及日本的110%。

  有人将货币超发美其名曰货币深化,即原来不在市场定价的资产如土地、如国有资产在市场获得重新定价,因此财富突然增加,需要更多的货币支撑。很不幸,隐性通胀与资产泡沫的存在,证明资产定价偏高,成为滥发货币的导火索,而工薪阶层生活质量的下降证明成本主要由工薪阶层承担。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为23%左右。但是中产收入阶层中中下阶层占了68.5%,这些人稍不留神,就会成为低收入阶层的替补。

  全球领先的市场信息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年收入可达8万元。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那么,再过十年我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将占到总人口的48%以上,到时候中国人近半成为中产阶层。(7月19日是《城市晚报》)

作者: 编辑:袁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