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楼市新闻>>国内外要闻>>
2019春耕大典, 梁冬先生与您一同自在耕读
house.hangzhou.com.cn 2019年04月12日 16:11:11 星期五  搜狐焦点杭州

梁冬先生解读春耕大典Ⅲ

一场酝酿已久的大地之颂

“你所有的焦虑与困惑,庄子在2000年前就有了答案。”他让“庄子”从古籍走入当下,从文字化为生活。

为了探寻心灵的皈依,他在功成名就之时一次次选择探究更新的领域。从知名主持人到研习中医,再到出任百度副总裁,而后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以丰富的阅历和眼界,雕琢出内心的自在与平和。

“梁冬”这位文化传播者,你一定早有耳闻。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传统、未来这三者无止境“探行”的共性,4月13日,绿城•桃源小镇特邀拥有多重身份的梁冬先生作为第三届春耕大典的座上宾,论耕读,道生活,零距离为观众解密这一季春耕的时代主题——大地之颂。

每一季春耕大典都是一次名家雅集

不知从何时起,随着杭州首座耕读小镇的名声大噪,四方名家欣闻相继赴会于此,这个由《桃花源记》和绿城小镇美好合成的名字——“绿城·桃源小镇”,从此被打上了文化标签和名人光环。

*第一届春耕大典现场

古有竹林七贤、兰亭集会,今有桃源雅集共话耕读。短短两年,桃源小镇总共上演了七位名家的“耕读名人堂”。从首届春耕大典,一封土地的邀约,邀来钱文忠、窦文涛两大名家。到春耕二度,一场冥想热与耕读风,吴伯凡、喻思成两大跨界名人与径山寺方丈戒兴不期而遇,郑云飞、朱颖人一琴一画觅知音……每一位名人的到来,都为桃源留下了厚重的人文资产。

*第一届春耕大典现场

“做一个有胡子的桃源民”。这是钱文忠初访桃源留下的由衷愿景。

“亦耕亦读,对人的成长、性情、能力和智慧有一定的帮助。”这是窦文涛的耕读观。

“冥想与耕读,都是当代生活的off键。”这是吴伯凡打通任督二脉的并蒂莲。

“在无尽的焦虑中,冥想将人重新拉回耕读环境。”这是喻思成的国际视野。

*第二届春耕大典现场

他们将思想结晶留给生活在这里的桃源民,将城市耕读文化传播到更远的远方。

耕、禅、文、创四重身份的美好集合

翻阅桃源小镇的“耕读名人堂”,不难发现,不同于流量明星、网红达人,春耕所到名人皆有共同的特性——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名人身份,并与城市耕读小镇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相契合。“耕、禅、文、创”,成为桃源小镇固定的名人特质。

即将到来的梁冬先生,更像是一位集大成的生活大家,带着多重身份——资深媒体人、节目出品人、主讲人、科创高管、营销专家、时事观察员、中医文化传播者、作家等,完美集合了“耕、禅、文、创”的小镇属性。

*梁冬先生

届时,梁冬先生将与径山寺方丈戒兴、桃源小镇镇长曾毅同台论道,多元化的视角之下,他们又会如何解读“大地之颂”的内在玄机?一场《冬吴相对论》、《国学堂》线下版续集,又将为大地之约注解怎样的妙句和惊喜?

大地之颂自然相心 自在耕读

“用自在睡觉,为生命赋能。”这是梁冬先生创立“自在睡觉”的初衷,也是属于生命觉者的顿悟。

和桃源小镇一样,梁冬先生也在不断为现代人的焦虑心灵和城市病寻找良方。前者的方式是打造“以桃源为名,以小镇为形,以耕读为径”的城市田园生活,后者的方式则是以文字和智慧通感心灵。

*春耕大典现场

不同以往,此次春耕大典超越传统文化和时代潮流的维度,落位于贴合日常的心灵与生活。以两处自然大境—— “耕心田”和“相心谷”为主会场,向城市发起“大地之颂”,在小镇生活文化配套不断完备的阶段,在自然中探寻心灵的真依。

梁冬在《睡睡平安》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是向书本学习,而是向大自然学习,就能学到很多想都想不到的东西。”

幕天席地,感受自然洗礼,以文会友,尽显名士风流。“大地之颂”这一全新视角下的耕读生活主题,与梁冬多次提倡的“回归自然,以心养性”不谋而合。

名家论道之外,春耕大典当日,还有相心谷闲逸体验、春耕播秧、洒净祈福等雅致之事,一场为心灵赋能、不可错失的城市级盛会,4月13日邀你共赴。


作者: 编辑:邹卓琪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