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楼市新闻>>国内外要闻>>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40年变迁
house.hangzhou.com.cn 2018年07月13日 08:55:25 星期五  杭州日报

自从我们推出1978年改革开放40年来的“杭州好房子”征集活动后,好多读者的记忆闸门就像被打开了一样,纷纷推荐他们心目中不同年代的“杭州好房子”,有些还发来了照片。40年光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杭州却已万象更新美丽蝶变。

今天的杭州,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大,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回顾这40年的人居变迁,我们记录下杭州人生活变化的点滴,也将努力记取每一个为城市蝶变付出努力的名字。

1

40年人均居住面积从3.8方到36.4方

至2017年年末,杭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是36.4平方米,这个数字在1999年还停留在10.1平方米,如果再往前数,1978年杭州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8平方米。

从“蜗居”到“广厦”,人均住房面积将近10倍的增长,是杭州人居品质飞升最显性的一个指标。

人均住房面积将近10倍的增长,是40年来杭州人居品质飞升最显性的一个指标。

“以前最重要是有得住,现在考虑的是住得好不好。”70后杨女士这么总结。

“爷爷奶奶那辈都住在杭州旧城区,青石板里弄的木结构老房子,一个小院里往往住着几家人,三代同堂挤在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厕所,各家各户都用马桶;自来水龙头是公用的,大家轮着用;洗澡就在天井里;院子里还有一口井,夏天可以把西瓜泡在井水里冰镇……虽然那时的生活不那么方便,但旧时光在杨女士的记忆中仿佛装了滤镜,还是有点滴小美好。

“后来,父母单位分了房子,全家人才搬进朝晖新村60多平方米的大套,过起了单元楼的‘洋房生活’。有单独的厨房、卫生间,还有一个小厅,感觉住进了豪宅。”杨女士回忆说,“在朝晖一住就是几十年,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因为打算结婚,在家长的资助下,我和先生贷款买了一个老小区的小单间,是二手房,70多方总价几十万,在里面生活了两三年,有了小孩后,就置换到了附近新开发的小区,有电梯也有学区。”

现在是杨女士第三次换房,一家三口住进了一个130多方的精装公寓里,父母住在同一个小区,面积小一点,也有110多方。 “以前也想不到现在的条件可以这么好,精装房,有中央空调、有地暖、有新风系统,小区楼下是公园,门口有地铁,还可以和父母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杨女士的故事是很多杭州人的一个缩影。他们小时候伴随着街巷里弄的记忆,经历过艰苦的“蜗居”生活,但也赶上了好时候,跟着城市腾飞的脚步,向着梦想中的“美好生活”前进。

2

商品房+保障房,让美好人居梦想成为现实

40年间,杭州商品房和保障房“两条腿走路”,让那些昔日躺在人们心底的美好居住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杭州就开启了商品房时代,但真正进入辉煌是上世纪90年代末,绿城、金都、南都等房企,伴随着宋卫平、吴忠泉、许广跃等名字,开始上演“传奇”。桂花城、新金都城市花园、南都·德加公寓等楼盘,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作品,也奠定了杭州房产的品质基石。

如今,杭州开启了钱塘江时代,逐渐由一个省会、区域中心,正在走向国际名城,也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视作必争之地。

据统计,从杭州最初进入商品房时代的18家开发商,到目前的1700多家,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不可同日而语。市场得到充分竞争,住宅产品也不断更迭。从毛坯走向全面精装,从奢侈的石材建筑,到同样高精尖的科技华宅;从物业服务的缺位,到优质物业成为买房的要件,杭州的居住品质不断在提升。

与此同时,面对低收入人群,杭州一套完整的保障用房制度,也是确保住有所居的主要手段。从2001年出现的经济适用房到廉租房,以及2009年推出的公共租赁房,为不同的人群实现住有所居。

3

人居品质提升背后,还有这些事

作为全国唯一连续11年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的城市,杭州的人居品质绝不仅仅体现在住宅小区上。

例如,作为城市主动脉,道路交通是否通畅,出行是否方便,也是影响生活品质的关键。如市建委负责的杭州快速路网打造,交通治堵工程,都是提高城市出行效率、保障民生的大事。据悉,去年杭州再次成为全国“拥堵整体缓解趋势城市”榜首。

还有 “三拆一改”则是一种腾笼换鸟的智慧,比如明德路告别违建之后,整装再出发,如今夜宵江湖也没有无序之感;白沙泉强势推进拆违工作,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并购小镇,美景与经济齐飞;彭埠入城口,在拆除违建之后,成为花海和绿地的海洋,成为杭州迎接客人的最美入城口……

河道综保主攻水体环境质量和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治理了污水,让城市里的水系和小区环境更好融合,在家门口也能荡起双桨。

40年的杭州人居变迁,无论是老杭州人,还是新杭州人,都有无比深切的体会,无法在一篇报道中尽述。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系列特别报道,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杭州城市建设和美好人居建设的成果。


作者: 编辑:邹卓琪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