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信贷持续收紧 房企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house.hangzhou.com.cn 2017年10月12日 07:29:59 星期四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多数房企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同时,房企对资金的需求提高。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信贷持续收紧,房企面临的融资形势严峻。因此,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对房企而言变得尤为重要。比如资产证券化等,助推房企由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转变。

严控房企发债用途

今年一线及热点城市在限购、限贷、限售等调控政策下,房企销售出现些许波动,但大部分房企对下半年的销售前景并不悲观。克尔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房玲表示,约有近10家房企上调了全年业绩目标,企业整体销售业绩表现良好,回款不错。

但部分房企在资金方面仍有压力。受调控影响,房企融资渠道不断收紧。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表示,从房地产行业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的情况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地产行业债券发行金额及只数较多,如2016年一季度发行金额总计3978亿元,2016年二季度为2713亿元,2016年三季度再度上升至3366亿元。相比之下,2017年一季度发行金额仅为649亿元,二季度为1135亿元。

“从二季度开始,房地产境内发债略有松动,但总量和募资用途控制严格。”中金公司研究员许艳表示,从3月开始,房地产行业信用债的发行量有所增加。比如,万科和金地,7月各发行了40亿元公募公司债。不过,募集资金用途依然不得用于购置土地,只能投向非房地产业务,并且需要进行专户监管。同时,住宅类房地产公司债目前审批非常严格,多数是之前的批文快到期才允许发行。总体来看,虽然住宅类房企发债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总量和质量控制比较严格,发行总量与之前高峰期不可同日而语。

从房企负债来看,房玲表示,上半年末,165家房企总有息负债为51619亿元,较期初上升17.3%。一般情况下,房企规模与负债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上半年末,有11家房企的总有息负债超千亿元,较2016年末增加4家。

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事实上,在国内房地产融资收紧之下,海外发债是部分房企依赖的通道之一。据克尔瑞研究中心统计,重点房企融资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重点房企海外发行优先票据高达183亿美元,合计人民币1242亿元,而2016年全年仅合计约人民币295亿元。其中,中国恒大上半年发行101亿美元海外优先票据,替换了原有永续债。扣除恒大的影响,上半年其余企业发行优先票据仍然超过55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两倍多。

中金公司分析员许艳表示,2017年中资房企美元债融资呈现爆发式增长,主要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是2013年和2014年发行的债券多在2017年和2018年赎回或到期,再融资需求推动2017年房企大量续发;二是2016年9月以来国内市场房企融资环境收紧,倒逼企业转向海外市场筹集资金。

“综合来看,2017年上半年房企的偿债能力较2016年末有所下降,但基本属于稳健水平。”房玲表示,随着信贷持续收紧,房企面临的融资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对房企而言尤为重要。

中信建投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慎表示,在融资渠道收窄的大环境下,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工具,在房地产企业融资发行方面具备诸多优点,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整体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便利,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同时助推房企由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转变。

陈慎称,开发商可以等商业项目运营成熟后,通过出售、分散和打包设立相应ABS产品在公开市场出售,引入投资人、资产管理人和托管人,从而实现资金快速回笼、周转,提高资金再利用效率和公司再融资能力。与此同时,房企可持有部分ABS份额,同时享受分红和物业升值收益,改变传统的“快进快出”经营模式,实现向“轻资产、重运营、多元化”的转型。在租赁市场试点放开的背景下,通过REITs类ABS有助于提高租赁企业的租金回报率,大幅缩短资金回收期限,有利于房地产租赁市场快速发展。

作者: 编辑:张占军
更多>>  
稻田里种出“动物园” 
 
牛人!男子桥底打造私... 
 
华丽!白宫大修后内部... 
 
杭州“最美跑道”变 ...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