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提高房贷利率有助于改变楼市预期
house.hangzhou.com.cn 2017年06月26日 16:06:02 星期一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零售业务部门透露,在该行内部,房贷放款的先后顺序已开始按照贷款利率的高低排序,而非“先来后到”,只有接受利率上浮幅度更高的贷款人才能较快获得贷款,未上浮者则可能面临长达数月的等待。

    据报道,银行收紧房贷的动作已经在一线城市逐渐铺开,北京、广州的多家中小银行近期也已经上调了首套房贷款的最低利率。

  当前,一些银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已经上浮至1.1倍,二套房则上浮至1.2倍。多家银行表示,在当前流动性趋紧、资金利率走高的背景下,不上浮房贷利率,“简直在做义务劳动”,个别基层行房贷业务停滞,房贷业务成“鸡肋”。

     笔者认为,提高房贷利率不仅是银行的“在商言商”,从调控房价的角度来看,这有助于改变“炒房”预期。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里面指出了住房市场的两种不同的需求市场,一是以居住等利用为目的的消费性需求;二是投资及理财等需求。

     相对消费性房地产需求,投资需求对个体、社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房地产投机(“炒的”)是房地产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常常给房地产带来消极作用。

  这种消极作用,从小处说,房地产的“炒的”需求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挤压效应”,引发“脱实向虚”的担忧。

    从大处说,房价过快上涨或下跌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经济危机,如美国次贷危机。从各国的经济史来看,房地产所引发的金融风险是当今世界上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重要风险源之一。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是影响房地产投机的重要因素。当价格上涨,人们纷纷投资房地产,从而脱离“真实消费需求”,形成房地产泡沫。改变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是遏制“炒的”需求最有效办法。

  利率等房贷政策是影响房价变化的重要外生变量之一,利率的微小变动都有可能导致房地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房价与利率呈现负关系,即利率上升,房价会下降;利率下降,房价会上升。

    利率除了直接作用于房地产开发成本以外,还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房价:一是利率下降时,各种抵押贷款将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市场;二是从住房消费来看,其年成本主要是银行抵押贷款的利息;三是房地产价值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之和,折现率与房地产价值成负相关,而与利率成正相关。

  这一轮房价过快上涨,背后就有利率大幅度下降的鬼魅身影。2015年以来,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同时实体经济下行、资产配置荒等,住房按揭贷款被银行认为是最优质、安全的信贷业务。

    各家银行不约而同地“爱上”了房贷,利率下调到8折等。2016年,5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幅均为三成左右,5家相加共新增个人住房贷款2.9万亿元。除交行外,“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个人住房信贷占全部新增个人贷款的比例,均在七成以上。

  房地产市场对实际利率是非常敏感的。可以预见,提高房贷利率有助于改变“炒房”的预期,二套房利率上升至1.2倍,不仅抬高了“炒房”的成本与门槛,更是释放出了明确的调控信号,让“炒房”者望而却步。

    同时,提高房贷利率符合调控房价和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也是对此前降低利率引发房价上升的一种纠偏。

  不过,此次房贷利率上涨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首套房上涨到1.1倍,这对首套购房者是不公平的。

    据报道,除“价高者先得”外,前述银行内部人士还透露了另两条获贷捷径:一是该行的高净值客户可以更快获得贷款;二是对于一手房按揭贷款,若开发房企也是同一家银行的对公贷款客户,则房贷发放也可能“插队”。

    这些“捷径”严格说来都是有违公平原则的,监管者应当纠正银行的“唯利是图”之举。

作者: 编辑:实习生 钱依菁
更多>>  
2280亩的花海你见过吗? 
 
石祥路高架7月7日开通 
 
最深井筒式停车库开放 
 
杭州赏荷哪里好?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