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楼市“冷热”格局悄然逆转(热点聚焦)
house.hangzhou.com.cn 2017年05月04日 07:26:11 星期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二线城市遇冷 三四线城市火热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成了观察中国楼市之变的窗口。北京的中介“不太忙”,郑州的居民连夜排队购房。这一冷一热“打摆子”的背后,是中国楼市的分化格局愈发明显。纵观当下,政策调控趋严已成定局。

结合近段时间的市场表现,热点楼市大部降温已成趋势。专家表示,楼市异动有原因,未来调控还需坚持一城一策,“对症下药”,系统打造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楼市顽症有“两高”

中国楼市有个“两高”:一边是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高,一边是三四线城市库存高。对应的市场表现,则往往是前者火热,后者冷淡。不过,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却发生逆转。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假期前两天北京商品房住宅签约84套,相比2016年“五一”假期的807套大幅下跌。有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北京周边的河北等地,中介声称“不太忙”。而其他热点城市如厦门,在小长假首日甚至首次出现二手房零成交的记录。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全国主要城市看,因为调控政策持续不断施压,小长假是2015年来一二线城市实际签约最冷清的一个假期。

相比之下,部分地区销售火热。据媒体报道,郑州楼市“五一”开盘的排队购房队伍十分壮观,甚至有购房者裹着被子连夜等待。在郑州部分区域限购之下,未限购区域迎来了疯狂的市场行情。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也走热。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6.3%,三线城市则同比增长了35.84%。房价方面,北京“317”新政出台一个月后,房价出现18个月来的首次环比下跌;而广东清远3月房价环比上涨18.28%,福建漳州房价也环比上涨15.76%。

一城一策来“调理”

购房市场为何发生扭转?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对于一二线热点城市来说,楼市调控日趋严格,导致成交量萎缩,甚至部分价格下降,且因为前期涨得太多,目前市场处于观望状态。

而三四线城市的火热,则可能由一些特殊因素所致,一是调控偏弱;二是市场预期新的调控政策将出台,提前抢购;三是有省市只对部分区域进行调控。

从近期来看,未限购区域正成为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此前江苏省一份报告显示,热点城市楼市降温“退烧”的同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趋于活跃。

比如属于南京都市圈的镇江政策相对宽松,受调查者的房价预期由一季度“缓和上涨”转变为二季度“明显上涨”为主;南通、淮安的商品房价格以“稳中缓升”为主。

这引发市场对未来政策走向的好奇。对此,何维达表示,“房价的过快上涨对实体经济是不利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减少,影响很大。

各级政府已经看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总体来讲,不太可能允许楼市继续疯长或出现大的泡沫。具体而言,一二线城市调控力度更大;三四线城市相对弱,未来房地产成交量可能增加,这对部分城市‘去库存’是有帮助的,但不希望量价齐升,还是要一城一策,‘对症下药’。”

打破“怪圈”有后招

谈及最受关注的房价,多方表示,实际上未来房价甚至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但涨幅会受到控制。

这得益于不断收紧的房地产政策。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去年9月底以来,中国已有55个城市出台了160余项房地产相关政策,房地产调控高压不减。

有评论称,从抑制投机的角度看,未来更多的城市会加入到信贷与购房资格收紧的行列中。而此前未运用过的“限售”政策逐渐扩围,预计后续楼市调控将进入“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并用的“四限时代”。

但东吴证券分析师丁文韬表示,政策周期性的“松紧”变化只能作为短期内的应急手段,如果想要真正跳出房地产周期的“怪圈”,还是需要真正的长效机制。

日前召开的201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何维达认为,长效机制不是针对某个政策而言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包括全国房产信息联网、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的综合利用。以房地产税为例,要通过科学征税让投机成本大于收益,真正让房子回归到居住属性。

作者: 编辑:张占军
更多>>  
2280亩的花海你见过吗? 
 
石祥路高架7月7日开通 
 
最深井筒式停车库开放 
 
杭州赏荷哪里好?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