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多地楼市调控加码 力度堪比2014
house.hangzhou.com.cn 2017年03月21日 07:24:52 星期二  来源:经济参考报

楼市波澜再起。上周末(17日),北京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实施“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提至60%。

广州、石家庄、郑州、长沙、保定相继跟进收紧。业内人士表示,此轮调控政策将有效缓解现阶段市场恐慌情绪,令购房者预期保持稳定,进而使得房价波动总体可控。

19日,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指出暂停向拥有主城区3套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主城区新建商品住房及二手住房。

同时,暂停向拥有主城区1套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主城区新建商品住房及二手住房,这已是上周末以来的第六个调控收紧城市。

17日,北京发布房地产调控新政,开始执行“认房又认贷”政策。首套房方面,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5%,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二套房方面,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60%,若为非普通自住房,首付提高至80%。

而在二套房的认定方面,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已拥有1套住房,以及在本市无住房但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或公积金住房贷款记录的,均认定为2套住房。

广州、石家庄、郑州、保定、长沙也连夜发布新政。广州方面,除从化、增城区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其余区域本市户籍执行限购2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本市户籍成年单身(含离异)人士在本市限购1套住房。

非本市户籍购房资格延长至5年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不得补缴。二套房认定方面,收紧至“认房又认贷”。

石家庄方面,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申请购买首套住房时,须提供近2年内连续缴纳12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

对在市区范围内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不得在本市购买住房,购房时间以交易合同网签备案时间为准,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通过补缴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购买住房。

郑州方面,凡属补缴且补缴日期在2017年3月17日之后的社会保险证明、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不再作为购房的有效凭证。

长沙方面,暂停对在限购区域内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长沙限购区域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限长沙经开区、星沙区域)。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强调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要切实负起调控责任。

北京住建相关人士表示,去年930新政以来,北京市无论新建商品住房,还是二手住房的成交量,都持续下降,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也趋稳略降,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明显回落但仍处于上涨通道。

特别是近一个月来,涨幅又有所反弹,中介门店看房的客户量也明显增加,百姓购房热情再现高涨迹象。

“从其他一些重点城市来看,去年底实行‘认房又认贷’,提高个人房贷门槛,目前取得了良好的二手房市场调控效果。”

上述人士表示,此次北京借鉴这些城市的做法,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不但实施“认房又认贷”,而且还通过“一提一降”,适度降低金融杠杆效应,即进一步提高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普通自住房提高至60%,非普通自住房提高至80%;同时降低住房贷款期限,将原来最高可达30年的贷款期限降至25年。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现阶段房价暴涨原因是资金潮下的资产荒,导致购房者出现了恐慌,且购房热情快速外溢。目前,北京调控力度已恢复至2014年,未来调控或将向更多地方扩围,市场也将逐渐平稳。

作者:梁倩 编辑:张占军
更多>>  
2280亩的花海你见过吗? 
 
石祥路高架7月7日开通 
 
最深井筒式停车库开放 
 
杭州赏荷哪里好?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