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左晖:购租并举,助力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
house.hangzhou.com.cn 2017年03月21日 07:25:52 星期二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展租赁市场 让租赁成新的居住方式

在左晖看来,房子是用来住的,要发挥房子的居住属性,还需要大力发展租赁市场,让租赁成为居民新的居住方式。

目前,中国的房屋租赁市场约1万亿,但交易市场高达17万亿,6%的租金与交易比,相对于日本的80%及美国的50%差距是非常巨大的。此外,我国租房形式非常单一,未来我国租赁市场的发展潜力将非常巨大。

不过,在左晖看来,要让租赁成为人们的一种居住方式,还离不开四要素:一是充足的租赁房源供给;二是租赁权益的有效保障;三是交易过程的便捷、安全;四是专业机构不断提升的租赁服务体验。

在房源供给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城市新增的公寓住房会优先安排来满足租赁的需求,2006-2015年期间,美国新建公寓用于出租的比例由52%升至94%。2013年日本新建的公寓中,36%用于租赁。而我国目前这一方面还没有硬性规定,有待后续政策引导。

此外,左晖强调道,提升机构化的渗透率较为关键。实际上,目前我国租赁市场发展滞后,很大程度在于专业租赁机构参与租赁市场的程度只有5%左右,基本上是C2C的一个非常分散、低效率的市场。而美国、日本等国家,机构化渗透率都在30%以上,其中,日本超过80%,因此,其拥有发达的租赁市场。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租赁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之而来的,租赁关系更趋于稳定。同时,租赁立法也被列到议事日程上来,租赁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

探究背后的原因在于:首先,政府对租房市场的发力。2016年6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要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方向,各地也相应出台了各种制度,尽力满足新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专业租赁机构解决市场痛点。近5年来,大量规模化、专业化的租赁运营机构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引进新的运营模式,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填补了市场中的陋习。根据链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机构化的租赁服务为租户带来了生活的改变:

一、租赁住房当成家来看待,65%的租户会拿出1000元以上的金额来进行租赁房屋的布置;

二、79%的租客认可租赁的生活,表示如果租得很好,一直租下去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租赁周期的拉长,目前租期为415天,几乎是社会租赁平均租期的2.5倍;

四、业主出租意愿增强,机构化为业主打理闲置房屋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第三,在互联网下的新生代的租客,表现出实用主义消费观,更在意产品的使用功能。车是不是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时有车开就行了,房子是不是你拥有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居住的乐趣。

以“住”为入口 链家助力供给侧改革

通过左晖的论断,不难发现,企业需要紧跟国家发展脉搏,并有效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清晰地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定位,并解决相关“痛点”,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从互联网+融入房产服务行业后,消费者的购房、租房体验有了很大改变。一直以来,链家作为房地产服务行业领先企业,始终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在响应国家“购租并举”政策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居住体验。

在购房层面,链家针对主流的市场需求和痛点,通过信息的无差别分享、基于大数据挖掘推出楼盘字典、估价工具等多款产品,有效的增加了买卖双方的匹配效率,并通过交易流程重构以确保交易更可靠、更安全、更前置,大大提高房屋流通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品质服务。

同时,在租的层面链家旗下长租公寓品牌“自如”,管理着40000套价值3000亿的房屋资产,为超过60万自如客提供优质租住产品。

作者: 编辑:张占军
更多>>  
2280亩的花海你见过吗? 
 
石祥路高架7月7日开通 
 
最深井筒式停车库开放 
 
杭州赏荷哪里好?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