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高房价时代未走,高房租时代已近?通胀和加息夹击,房租可能还要涨!
住建部:房租是房价调控一部分
house.hangzhou.com.cn 2011年03月10日 09:30:45 星期四  来源:都市快报

  今年以来,伴随着一道道“限购令”的发出,我国部分热点城市房租有上涨的趋势。由于通胀和加息的预期,加上我国住房租售比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一线大城市大部分达到500∶1以上,理论上它有上涨的空间。

  有观点认为,我国楼市在未离开“高房价时代”的同时,又在跑步进入“高房租时代”。

  针对高房价,中央和地方都开出了“药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近日表示,时刻准备出台下一步楼市调控政策。

  房租政府要调控

  针对高房租,中央又将如何“诊断”。在全国人大昨天举行的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说,租金调控应该是房价调控的一部分,各级政府有责任重视租金调控工作。

  比如,北京市已经表态,出租房的租金政府要调控,要形成以出租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出租房的比例要达到60%。

  最近住建部已经出台两个文件,将对出租房、中介机构、中介人员加强管理。发现有哄抬租价、欺骗老百姓等违规行为的,要严肃查处。

  另外,《房地产法》也正在修订,考虑增加保障租客权益的内容。

  大规模建公租房

  沈建忠说,今年要大规模地建公租房。这样就会解决相当一部分租赁需求,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比如,重庆市16000套公租房拿出来摇号,市场反应非常好,租金已经得到明显控制。

  另外,鼓励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的公司来做出租住房的经营业务。

  此外,还要探索一些更多扩大出租房源的方法和途径,比如有些地方正在探索,集体土地让农民入股,建出租房,解决一些城郊接合部或中低收入群体的租房问题。

  保障房可能超过商品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记者会上透露,今年我国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如果商品住房按照去年的规模来向市场提供的话,今年我国会头一次在住房供应方面,保障类住房超过市场类住房。去年我国销售商品住房9.3亿平方米,算下来大约900万套。

  这1000万套保障类住房,包括:40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经济适用房和两限(限面积、限价格)房近200万套,廉租房160多万套,公共租赁房近220万套。

  公租房主要在沿海地区

  建设近22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这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去年各地共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0多万套,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用工比较集中的城市和一些内地大城市。今年的公共租赁住房,仍然是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外来就业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

  五年后20%以上家庭住保障房

  齐骥说,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城市居民89%拥有住房,其中约12%是祖上传下来的,是原来的私有住房;有40%多一点是计划经济时代建的宿舍,最后通过房改变成职工个人的房产,叫房改房;其他不到40%的居民购买商品住房。

  如果“十二五”规划里3600万的保障房都完成的话,预期在“十二五”期末,将会有20%以上的家庭的住房,是通过政府的保障或者政策支持来解决的。

  如何对保障房政策执行不力的地方政府问责,如何确保“蛋糕”分配公平公正?齐骥说,“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拿出一套具体的办法来。”齐骥说。

  相关报道

  人社部:

  今年大病报销率力争70%

  今年是“医改三年”的关键之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医改,在昨天全国人大举行的记者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胡晓义说,要继续提高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今年要力争达到住院大病报到70%左右;提高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农村是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城市要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最贫困的县支付的封顶线也不能低于5万块钱,解决大病医保问题。

  同时,全面推行门诊统筹,把群众负担比较重的多发病、慢性病也纳入基本医保。

  综合新华社

作者: 编辑:张梦婕

上一篇: 商业地产的春天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