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金九银十"造突围假象 开发商烘托涨价预期 |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9月01日 10:44:26 星期三 来源:北京商报 |
“史上最严”的楼市新政令今年房地产业的“金九银十”显得备受关注。在一片混乱的猜测声中,今日,北京楼市迈进了传统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在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调控观望期后,近期短暂的成交量回调是否意味着市场复苏的全面来临?而在楼市调控不会放松的大背景下,对于开发商来说,成交量的“美好”是否意味着可以侥幸提价,一旦提价又将遭遇怎样的“打击”?对于购房者而言,是否应该在此时出手? 短期回暖 楼市“金九银十”真要来了? 所谓“金九银十”实际上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因为9、10两月秋高气爽,按照一般消费心理,家庭消费明显增加。在房地产行业,很多楼盘也都会选在这两个月开盘,而这个时间段人们的消费心理较为松动,就构成了一个相比于其他月份较高的购买量,其消费额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这就是大家公认的“金九银十”现象。 历经4个多月的调控后,随着9月的来临,市场好像也出现了轻微反弹。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显示,截止到8月30日,北京8月新盘期房与现房住宅总成交量为6149套,相比7月的5726套上涨了7.3%,而8月二手房成交量为11859套,相比7月的10367套也上涨了14.3%。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新政后自6月份开始连续两个月楼市成交量出现上涨。虽然相比新政前成交量依然有4成左右的差距,但这一复苏迹象引来很多购房者的疑惑,是不是楼市已经走出底部,是否该开始考虑抄底置业?而链家地产、荧灿地产等多家中介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后两周,二手房客户登记量与看房量突然暴增,环比分别上涨50%和63%,这一数据似乎也在证明,楼市真的已经走出低迷,开始复苏。与此同时,此前一直处于市场观望状态的开发商大举推盘的态度似乎也在映衬着“金九银十”已然到来的猜测。 据北京中原地产的统计数字,预计在9月开盘的项目达到了46个,相比新政之后的5、6、7、8四个月预售入市项目的21个、27个、27个、18个,均有显著上涨。数据显示,9月纯新盘达到了18个,可能创造2009年来的新高,其占比大幅提高,特别是大兴等区域的纯新盘占比明显上涨,有可能导致区域价格战。而已经保持地量销售的众多开发商经过4个多月的接近“零销售”后,部分上市企业已经出现了资金困难。北京统计局的一项数据显示,在9、10两月,北京预期开盘的项目达到了80个。目前开发商资金中,金融贷款的占比明显下调,而一旦预售资金收紧很可能带来开发商的价格战。一方面是购房者刚性需求驱动下的购买欲望,一方面是开发商欲借“金九银十”想卖的冲动,楼市的“金九银十”是否真要来了? 开发商称 “金九银十”乃年内最后一搏 “对于楼市而言,今年的9、10两个月,应该是一个短期量上的小高峰。”北京华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在经历了长达4个月之久的调控观望期后,随着监管层对下半年楼市调控政策方向的表态,楼市供需双方开始从博弈与观望走向需求的释放,这种释放一方面是购买需求的释放,另一方面则是销售需求的释放。 陈云峰所提及的监管层表态,指的就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关于下半年将“稳定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遏制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措施,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的表态。 “张平的这一表态实际上传递出两方面的信号:一是政府将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进一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未来政策将继续从严、从紧,这将打破开发商死扛商品房价格不降、期望短期内回暖的幻想;二是官方表态下半年将稳定房地产调控政策,这又传递出可能不会再出台更严厉利空政策的信号。”在陈云峰看来,“从严的信号让开发商政策回调的幻想破灭,必须降价销售;而更严厉政策不会出台的信号又使得刚性需求购房者停止观望,选择出手购房,这就是‘金九银十’可能出现短期成交量回调的主要原因。”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也认为,进入三季度后,政策进入一个上不易、下亦难的瓶颈期,国家相关部委再三重申政策不能放松,但却只是重申和强调旧政策,并没有最新的调控政策出台,而一度被提及的房产税与预售款监管也只停留在媒体炒作层面,并没有政策加码的预兆。“政策不再加码,也就意味着‘政策底’已经出现,市场最恐慌的时期过去了,需求自然会慢慢释放。”杨红旭称。 “更重要的是,在经过了4个多月的调控后,开发商的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再加上全面销售任务的紧逼,9、10两个月可以说是开发商们年内最后一次机会。”除了政策的因素外,陈云峰坦言资金压力与销售任务也是导致开发商在未来两个月降价推盘的主要原因。“一旦这种降价幅度达到刚性需求购房者的心理价位,火花就会释放。” |
作者: 编辑:袁芳 |
上一篇: 三地上市房企中考10强出炉 万科仍是"带头大哥"
下一篇: 上市房企谋求转向 抢占三大“制高点”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