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外要闻
各地楼市普遍进入观望期 开发商打折捂盘并存
house.hangzhou.com.cn 2010年07月01日 11:13:27 星期四  来源:工商时报

    -开发商:打折和捂盘并存

  -中介:租赁市场“借风涨”

  -投资客:转战二、三线城市楼市

  -银行:松紧变化有待观察

  “房价开始松动了,但只是挤掉了去年疯涨房价的一点泡沫。”深圳市社科院专家高海燕说。

  显然,小幅打折已难令消费者心动。进入6月,一些楼盘“零成交”的现象逐步蔓延,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数个新楼盘的“零成交”或低成交现象。

  房价涨幅14个月来首次回落并呈现松动,开发商或打折或延迟推盘,中介“售房”遇冷、“租房”火热,炒房者或抛盘套现或伺机“抄底”,银行收紧“银根”静观其变……新一轮楼市调控已两月有余,“新华视点”记者最近深入全国部分大中城市,透过楼市窗口看变化,发现房地产调控初显成效,一些新信号值得关注。此轮房价泡沫能否最终挤出,还要看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开发商:打折和捂盘并存 楼市进入罕见“观望期”

  继恒大、绿地等知名房企对旗下楼盘促销后,6月以来,区域性中小开发商跟风打折的越来越多。南京市场有近50家楼盘推出价格优惠,北京市场打折促销项目已有70余个。

  “力度这么大的调控政策压下来,犹如冰水浇头,房地产市场当然会哆嗦一下。”链家地产一位负责人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环比涨幅创14个月来的新低,房价同比涨幅则是14个月来首次出现回落。与此同时,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下降15.8%和25%。

  复地集团在上海闵行区的一个新楼盘5月中旬开盘,均价保持在每平方米12000多元,比之前预期低15%左右。董事长范伟并不讳言打折销售之举:“我们必须根据客户思路的变化调整价格、调整心态。”

  “房价开始松动了,但只是挤掉了去年疯涨房价的一点泡沫。”深圳市社科院专家高海燕说。

  显然,小幅打折已难令消费者心动。进入6月,一些楼盘“零成交”的现象逐步蔓延,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数个新楼盘的“零成交”或低成交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这一现象的背后,缘于开发商担心定高了卖不出去,调低了引发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连锁反应。

  “目前只能从成交套数上看出影响,房价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如果市场持续一段时间的‘冰川期’,房地产商就可能支撑不了资金的压力而被迫采取降价销售来应对,未来住房的价格将回到2009年初的水平。”

  中介:“售房”市场遇冷 租赁市场“借风涨”

  一手市场的“低温”让二手市场也患上“重感冒”。上海“网上房地产”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已达到创纪录的13万套,即使不再增加,现有二手房也足够卖7个月。

  在深圳,5月全市有近百家中小房产中介歇业。21世纪不动产深圳泛城总经理杨创慧告诉记者:最近来谈收购的小中介就有四五家,“他们熬不住了,感觉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还大!”

  与低迷的房屋买卖市场相比,近期房屋租赁市场渐“热”,房租持续“发高烧”,房租收入成了不少房产中介的救命稻草。

  数据显示,近几个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房屋租赁价格平均涨幅超过10%,不少热点区域涨价20%以上。

  中原地产一位负责人表示:“调控的根本目的是抑房价而不是抑需求,长期的成交低迷不正常。租赁市场的火爆,恰说明部分观望的购房者已暂时转购为租,这也是造成近期住宅租赁升温、租金上涨的主要原因。”

  除了调控政策的影响,还有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刚性租房需求。另外,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也是助推部分城市房租上涨的一个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轮房租上涨中,房产中介劝说房主提价的行为较为普遍。

  “即使是在房屋租赁旺季,房租上涨5%民众尚可接受,但超过20%的涨幅则明显偏离合理区间。”武汉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周运清教授说。

  有关专家表示,房屋租赁价格“借风涨”是一个信号。有关部门应对哄抬房租的中介严厉查处,谨防房租集体涨价冲击楼市调控。

作者:陈芳 叶锋 邓华宁 编辑:张梦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