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要闻
地方36天准备提前量 土地储备腐败将被揭开铁幕
house.hangzhou.com.cn 2009年10月12日 09:23:11 星期一  来源:时代周刊

  据报道,2009年10月10日,是国土资源部要求地方汇总土地储备情况的最后期限,9月4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上报土地出让价款总额、建设用地总量等“常规动作”外,还要求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土地储备制度的“防范腐败机制”以及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向国土资源部一并汇报。

  这则消息,被媒体解读为国土资源部首次把目光转向了土地储备制度的腐败问题,并称,“一轮反腐风暴在未来或难避免”。

  从报道中我们还可以得知,这项检查,国土资源部只给了地方36天的准备提前量,因为横跨一个长假,报道还颇为关切地怜惜地方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大小官员们长假可能泡汤了。对此我不以为然,我以为,虽然为紧急通知,只要地方相关部门平时工作状况正常,数据齐全,程序符合规范,在公务电子化时代,不是什么难事—就别想着长假加班拿加班工资了—如果忙着遮掩土地管理中的违规乃至腐败,又当别论。当然,这是题外话。国土资源部这一管理措施的重点,报道提炼相当准确,人们关心的确实是土地腐败问题。

  如果居住的地块不涉及拆迁,土地表面就与公众日常生活相距甚远,因为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之下,土地这样的大宗交易,只发生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然而在本质上,土地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最直观一点,现在畸高的房价,就与土地腐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至少体现在了最近流传颇广的“丈母娘对房产的刚性需求”上。而以公共利益为名的圈地、拆迁、改造等,则制造了不少失地农民和无家可归者。同时,各地时有涉案金额巨大的土地腐败窝案暴露,甚至“零地价”也时有所闻,国家土地收益严重受损。因此,如果这项新举措真能掀起一轮反土地腐败的风暴,那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回顾一下土地腐败治理的历程,就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土地腐败由来已久,国家惩治土地腐败的各种举措也非始自今日。2006年底,基于土地腐败已经成为官员腐败的重要通道,中央政府成立了9个国家土地督察局,分派各地监察土地管理情况。当时,有专家在评述这一举措时,表现得很不乐观:“过去10多年来,中央在征地问题上多次发布禁令,但几乎都等于废纸,这不仅反映出征地关系到地方官员和商人的巨大利益,也反映出在利益和中央政令之间,地方官员大多选择利益。”

  因此,国土资源部的这一举措自有其新意和价值。比如,它聚焦在收购—管理—开发—出让等环节,主要检查这一链条上的决策主体、决策程序、价格确定等,重点是这些环节上防腐、反腐机制的设计运行情况。显然可以给从事土地腐败的地方政府官员脖子上加上一根绳索,对完善反腐机制自然有所助益,如果真能因此掀起一轮反腐风暴,遏制土地腐败,拭目以待之余,公众自然是求之不得,乐观其成。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