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 楼市新闻>> 国内要闻
房博会怎么就成了开发商借机涨价的盛宴?
house.hangzhou.com.cn 2009年10月12日 09:15:57 星期一  来源:新华网

  为了实现楼市“金九银十”,国庆前后各地铆足劲举办房博会,随着房价快速上涨,开发商看高后市,“赌涨”心态日盛,房博会成为开发商试探楼市、借机涨价的盛宴。而购房者望“价”止步,持币观望气氛重现。

  开发商赌涨 购房者遭殃

  尽管进入6月份以后全国各地楼市成交量开始出现萎缩迹象,但是多数城市房价仍在不断高涨。一些房地产研究专家认为,在这一轮房价快速上涨的背后,是各地开发商在进行一场“豪赌”:随着金融危机的慢慢化解,房价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有较大上涨空间。

  在刚刚结束的2009银川房博会上,开发商集体涨价的现象再次上演。在参展的近40个楼盘中,多数住宅楼盘的价格达到每平方米4500元到5000元,价格略低的楼盘则主要分布在偏僻地块或者郊县。

  近期希望为弟弟购买结婚房的银川市民小贾参观完房博会之后已经决定放弃购买一手房,而去二手房市场挑选,“房价出乎意料,2007年房博会多数楼盘在3000元左右,2008年房博会就到了4000元,而到了2009年房博会,已经到5000元了,一般购房者很难在房博会上选到房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房博会上参展的很多楼盘在售房源很少,一些大型住宅小区一般只推出二、三栋楼,而且供给的房子多是“把边把角”,开发商参展似乎只是为了展示一些楼盘、搜集客户资料,并不在意房博会上能卖出多少套房子,捂盘、囤房气氛浓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售楼小姐坦言:“这次房博会卖的房子比较少,主要还是房价高了,普通住房每平方米4500元到5000元,位置稍好的公寓卖到6000元至7000元,购房者一般只是来看看而已,真正有意购房的太少。”

  楼市重陷有价无市之境

  从全国各地9月以及国庆期间的销售情况来看,“金九银十”基本落空,尽管很多开发商推出了一些优惠以及特价房源,购房者似乎并不买账,供求双方的博弈重新将购房者推入观望状态。

  今年6月以来,银川房价呈不断上涨趋势,每平方米均价超过3500元,但是由于部分楼盘涨价速度太快,购房者持币观望气氛重现,交易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统计显示,在为期5天的房博会上,有购房意向的超过2300人,但是只售出了167套房子。

  据了解,银川7月住宅销售备案面积达到38.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09%,8月住宅销售备案面积达到34.87万平方米,同比涨幅降至9.7%。而7月二手房交易量为13.17万平方米,8月二手房交易量降至12.73万平方米。

  与销售下滑相反,投资仍在大幅增长。今年以来银川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大幅上涨,据银川市统计局介绍,前8个月银川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3.40亿元,增长26%。

  在2009银川房博会上,开发商推出了132套特价房,但是每平方米超过4000元的房源仍占了一半,尽管每套特价房的优惠价格大都在2万元左右,有的达到5万元,但是购房者并不买账,最后近100套房没有销售出去。

  谁在上演集体涨价的盛宴

  尽管很多房博会打着帮助购房者“圆梦好房”的旗号,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也做了很大努力,甚至“私下”要求开发商不要涨价过快,但是仍然出现了高端楼盘大幅涨价,中端楼盘追涨的局面。

  宁夏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邓宇认为,目前开发商普遍持有看高后市的心理。在银川,一些楼盘最近几个月每个月价格都有不小涨幅,购房者的需求普遍遭到抑制。在其他一些地方的房博会上,房价也面临一些失控的危险,开发商不急于销售,一些封顶的项目甚至不急于开盘,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楼市现象。

  目前,不断增大的房地产投资导致空置率居高不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感觉风险加大,即便是投资炒房者的需求也在逐渐受到抑制,一些标价过高的楼盘销售进度十分缓慢。

  一些房地产业内人士分析,房博会本应成为加快楼市销售的好机会,房博会上开发商的表现也是后市的一张“晴雨表”。从今年5月、10月银川市两次房博会上的房价高涨来看,房地产泡沫已经有增大趋势,开发商试探楼市承受能力的效果并不理想。未来一段时期,如果房价持续坚挺,楼市可能陷入低迷状态,重走2007年、2008年楼市危机的老路,部分资金实力不算雄厚的开发商应该保持警惕,尽快消化库存。

作者: 编辑:张梦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