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08杭州楼市十大娱乐事件>>创辉事件>>本页
二手中介神话幻灭?创辉广州店已陆续关门(图)

■在广州街头,不少创辉租售的地铺已经关门。

        记者近日发现,2006年才进入广州、去年广州分店已达200多家的深圳二手中介大公司创辉租售,在市内各区的多家门店接二连三关铺。而在去年年底就出现在网上关于深圳创辉门店经营陷入困境、濒临倒闭的传言,似乎在广州得到证实。

日前,创辉租售董事长林凤辉对倒闭传言也作出正式回应:表示关铺属于正常“瘦身”,公司运作依然正常。但直至元旦休假,一些广州创辉员工仍表示未收到曾承诺在去年年底前发清的11月的工资、提成,种种迹象表明创辉在这个地产“寒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多家地铺已关门

据了解,在这次地产中介“寒冬”中,无论是大行还是小行的日子都不好过,多家广州本地大中介行也向记者承认了近期有裁员、减薪的措施,但大行真正关铺的还在少数。不过,去年在广州疯狂扩张到200多家门店的创辉租售,近期包括越秀、番禺等多个区域的门店都已经关铺多日,与去年发展高峰时的开铺速度可谓形成鲜明对比。

随即记者了解到,创辉租售在广州的关铺潮实际上是该公司在大本营深圳市场的一个延续,由于该公司的深圳门店在去年年底也接二连三关门,有关创辉面临资金危机、濒临倒闭的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据创辉租售董事长林凤辉及有关高层的回应,收到政策调整和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创辉目前的确出现困境,但公司仍在正常运营未致倒闭,但该公司需要大量盘活资产来“救急”。据介绍,目前创辉在全国的分店达1800家网点,近期快速“瘦身”的目标是减到1000家,并收回转让费、押金、减少铺租,卖出多余的电脑等设备。可以见到,近期广州创辉关铺潮也属该公司“瘦身”过程之一。

员工催欠薪

尽管林凤辉在去年公开承诺会尽快解决拖欠员工佣金提成问题,但广州的不少创辉员工仍未如期收到欠薪,新年日子也十分难过。一个自称为广州创辉租售的员工就在网上公开发帖说:“公司的领导曾承诺在2007年12月31日前会发下来11月的提成,我们片区的同事都在等待着,但等到2008年1月1日仍未发下来。”这位网友还说到,看着身边一个个同事新年都没钱吃饭,跟领导沟通又没有任何答复,大家都没有心思上班,不少同事都因支持不住纷纷辞职,一间门店从20多人到现在只剩下5个人。

而记者也从其他一些中介公司的负责人了解到,近期的确有很多原来创辉的员工过来面试,但因为大多数都是新入行的,经验不足而无法录取。据一些创辉员工透露,早前林凤辉还对员工写了一封公开信,里面提到会“不计成本以跳楼价抛售公司的商铺、物业及个人物业”来回收资金,但看来这个“急救”方法未能在元旦前实现。

上市前筹集原始股遭质疑

据了解,创辉在去年大举扩张期间一直表示要上市,而在地产“寒冬”中面临资金危机,仍要安排公司上市的举动正被业界质疑。更有创辉员工担心,去年11月该公司以购买原始股的名义向员工募集资金,不少人都响应号召交了数千元甚至几万元款项,如今倒闭传言更烈,工资又没有收到,会不会连这些钱也打了水瓢?

对此,林凤辉回应说,创辉一方面有价值数千万元的铺面资产,同时他本人也在国内有很多不动产。从资金角度来说,创辉与中天置业和长河完全不同。这个地产“寒冬”过后,创辉还将快速引进风险投资基金,进一步补充实力,为在国内外的上市做好准备。

但创辉高层也透露了该公司上市计划延迟的消息,“我们的上市计划分六步走,已经完成了前三步,下一步就是股改了。从公司的实力看,如果正常运营,本来今年年底完成上市没问题,但考虑到之前的中天事件以及近期的大环境,我们考虑在2009年上半年正式上市,所以就把股改初定在今年5月。我们的上市计划已经得到指导上市的律师事务所和相关部门的初步认可。”

记者手记

"过冬"难?要反思!

可能当初谁也没想到,一个房贷新政下来,引起的连锁反应竟然如此巨大和迅速,尤其是中介行业。不只深圳的中天、长河,如今的创辉,就连广州多家大型中介行也难避降佣金、裁员,艰难度日。虽说中国的楼市说来说去实际上仍是政策市,谁也难逃政策的"捉弄",虽说中介店铺趁着楼市大涨、出于逐利要求迅速扩张也并没什么错,甚至一些人士会指责像创辉这样的大行最先陷入关铺潮是因为最初的策略失当,但哪家中介公司能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说在上一波楼价大涨潮中没有一些盲目或非理性的经营决策呢?

进一步说,在上一轮涨价潮中,中介行也或多或少地充当了助推手之一。然而一个房贷政策小波涛下来,一家家拥有数百上千家分店的中介连锁大鳄毫无预警就倒下来了,成交市场的顿时萎靡也令整个中介行业难以支撑,这是不是也揭示了中介行业的脆弱性?

可能有人会驳斥说,中介行业没有固定资产,完全依靠成交佣金这个资金链经营,本来就十分脆弱。但可以见到,在上一轮房价上涨潮中,难道没有哪家中介行参与炒买炒卖,或者大量做炒家生意来满足大肆扩张的目的?又或者为了高额的佣金回报,大力吹嘘楼价?这种目光短浅的行业发展方式,害了市场又害自己。

也许,这次地产"寒冬"对中介行业未尝不是一次教训,利用这段时间更公正地审视自己,认清中介公司发展的依存之本。记者认为,作为楼市买卖第三方的市场,中介行业应该比发展商和买家有更高的警觉性,对待市场楼价上落应该能给出更公允的评价,在市场引导方面也应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如今"寒冬"仍未过去,而各大小中介公司当然也各有各的过"冬"方式,希望那些已经准备冬眠的中介行们,能在楼市春天开始时展现一番更健康成熟的新气象。

(遊满 金羊网新快报)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张梦婕、熊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