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房产汽车财经 | 文学休闲 | 旅游 | 数码 | 人才教育 | 健康 | 女性 | 动漫 | 分类 | 短信 | 彩信论坛

 首页>>专题精粹>>杭州靓房看过来>>楼市八大版块>>滨江版块>>本页
副城滨江,可居可游可创业
2006年05月18日  17:00:52    杭州网

西湖是杭州的灵魂,钱塘江则是杭州的气魄;西湖展示着杭州的现在,钱塘江孕育着杭州的明天。在杭州向钱塘江时代迈进时,钱江南岸的滨江(及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显露峥嵘。

按规划及目前的实施,滨江区是杭州市最主要的城市副中心和江南科技城。全区规划面积85.6平方公里,由一个公建中心、一个高教园区、两个产业园区、三个研发中心和九大居住片组成,是一个以高新科研产业为骨干,集商务、教育、旅游、居住、商贸、研发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现代城区。近年来,滨江编制了一流的城市规划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廉洁高效的社会环境和舒适怡人的生活居住环境已然形成。

规划高起点

滨江区非常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始终坚持规划先导,以高起点的规划推进科技城建设。建区伊始,区委、区政府就提出“富规划,穷建设”的规划建设思路。《杭州市滨江城分区规划》提出滨江城市总体建设思路,并对公共中心设置、城市主要道路骨架、总体功能布置与分区、主要建设项目等作出了规划。滨江区政府、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又相继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滨江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省属建设用地滨江区块控规》、《省属建设用地滨江高教园区控规》。同时,西兴、长河、浦沿三镇为适应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需要,又分别组织编制了三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邀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编制了《杭州市滨江区历史地段保护性改造研究》。

随着杭州市“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号角的吹响,处于“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中江南副城中心位置的滨江区,着手组织对已编制的各个规划进行重新整合,确定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滨江科技城概念规划》,在确认概念规划的基础上,杭州高新区(滨江)邀请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修编了《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分区规划》,并于2004年2月13日获得了杭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复同意。规划明确了建成后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形成一个区级公共中心;沿钱塘江、江南大道、四季大道、彩虹大道四条发展轴线;高新产业园区等两个产业园区;西兴、中兴、之江、长河、浦沿、东冠等六个居住片及高新、西兴和白马湖三个研发基地的功能布局形态。分区规划中还明确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注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教育、旅游、居住、商贸、研发等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城市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将杭州高新(滨江)区定性为“江南城西部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骨干,集商务、教育、旅游、居住、商贸研发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城”。

根据规划蓝图,建成后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将是高新技术产业、高素质人才密集,商业步行街、星光大道等大型商务中心、会务中心、购物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历史街区、白马湖等历史文化底蕴与高校、重点中小学构成的新文教景观共存辉映,城市交通体系发达,自然环境优美的高起点、高品位、高档次的城市副中心。

建设高投入

滨江区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先行,重点突破、带动全面”的建设思路,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高起点规划———负债投入,高标准建设———提升投资环境,土地升值———收益还贷”的城市建设模式。

通过对储备土地的适度开发,分批次投放市场,从而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问题。建区以来,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60亿元,相继建成了江南大道、江晖路、江陵路、中兴立交桥等44条,总长102.10公里的城市道路,还有东冠路、西兴路等10余条道路均在抓紧施工过程中,全区基本形成了“四纵八横”的区域交通干道。

随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有序推进,杭州高新区(滨江)与主城区和周边地区的联系日益方便、快捷:西北方面有钱塘江大桥(一桥)、复兴大桥(四桥)、西兴大桥(三桥)与主城区相连,驱车15分钟内可直达市中心;东南方向有彩虹大道(规划中)、风情大道、时代大道(基本建成)将高新区(滨江)与东部、南部区域结为一体。其中已开工建设的冠山隧道建成后,将使时代大道-中兴立交-复兴大桥及至中河高架,真正成为大杭州的一条交通主干道,并将高新区(滨江)与杭州主城及城市外环线串联起来。全区十分重视公交系统对区域交通的带动作用。目前经过高新区(滨江)的公交车线路达20多条,大部分线路到市中心只需25-30分钟。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新区(滨江)加大了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相继建成了一大批以滨江市民广场、创业大厦、会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城市公建配套设施项目。建区以来,全区共铺设通讯、自来水、排水等各类管道273公里,新建一、二类公厕23座,垃圾中转站4个,绿能发电厂一座。

全区房地产投资不断加大。截至目前,相继建成彩虹城、国信嘉园、南都江滨花园、华龙碧水豪园等大型住宅区,建筑面积约132万平方米;钱江湾花园、钱江城、之江公寓、中浙国际太阳公寓等25个房产项目正在建设中,建筑面积约330万平方米。另外,2004年以来经过招投标待建的商品房住宅项目有10个,预计总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彻底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农村多层住宅建设,目前全区开工建设农村多层住宅270万平方米,其中171万平方米已建成交付使用,安置入住农户2827户。

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居住的必要和重要前提。几年来高新区(滨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杭二中、长河高中等省、市重点中学,杭州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江南实验学校与杭二中教育集团合作,并于上半年正式对外招生。在未来几年内,随着高新区(滨江)9个居住区的建成,区内将会出现12所配套中学、19所配套小学,教育配套将更为完备。

环境高质量

滨区的自然环境有自己的天然优势。西侧和北侧均为闻名遐迩的钱塘江;三座跨江大桥形态各异。驱车沿江的闻涛路,既可近闻江涛拍岸,又可远眺对岸凤凰山层峦叠翠;既可见杭州传统标志———六和塔雄踞山间,又与钱江新城隔岸相望。东南方向则有迤逦数里的白马湖休闲旅游区(规划中)。

滨江区“环境立区,建设生态城区”的战略目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05年5月正式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颁发的ISO14000国家环境保护示范区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第6家获得ISO14000国家示范区殊荣的国家级高新区。

建区以来,高新区(滨江)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累计新增绿地42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0.9%,人均公共绿地12.98平方米,每年新增绿地都在100万平方米以上。

滨江区将着重对钱塘江文化进行开掘和展示。目前已基本建成的1.45公里沿江景观带,由科技广场区、山水景观区、射潮广场区和文化公园区等四个功能区块组成的沿江景观将于年底全面完工。

近年来高新区(滨江)还采取标本兼治、分类治理的方法,先后投资1.82亿元,建设了滨江污水处理厂和萧山联合污水处理厂,建成了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对全区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对区内多条河道进行整治。淘汰25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工业企业(生产线)。招商引资项目审查时,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杭州副城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滨江区已初显现“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生态科技新城风姿。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茅芸芸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茅芸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